陳文貴之所以會當編劇,是因香港邵氏電影公司的導演牟敦芾引薦。他將牟導口述的故事《菲殺》寫成劇本,刊登在邵氏雜誌「南國電影」裡。
《菲殺》以當時電影無分級又大量流行色情片的香港為背景,描述電檢員因觀看大量色情片,導致性無能,而仇視色情片導演展開謀殺,以倒序手法且帶有色情、懸疑、兇殺等商業元素。儘管這本《菲殺》最終因題材過於敏感無緣登上大銀幕,但卻讓陳文貴一戰成名,獲知名導演楚原盛讚,並如願進入邵氏電影公司。
「當時已是邵氏末期,新藝城、嘉禾、德寶等三大電影公司崛起,我之後到世紀影業,認識很多海外留學派導演,他們拍了《殺出西營盤》《烈火青春》等新浪潮電影,但商業成就並不佳。」陳文貴最後和劉鎮偉、餘允抗兩位導演一同跳槽至五洲世紀影業。
從末期的邵氏到五洲世紀影業,陳文貴寫了不少遊移在市場與藝術間的作品,「上世紀80年代初,不少二、三流的香港電影劇本都是我寫的。」陳文貴自嘲說:「尤其是一些殭屍系列片。雖然這是個動盪的年代,卻訓練了我的編劇技巧:如何講究商業效果,寫喜劇更要挖空心思想笑料,總之,就是不停地在嘗試。」
在台期間,陳文貴以在香港學到的編劇技巧,常被找去幫草草收場的電視劇救火。
1982年,陳文貴為香港與四川峨嵋電影製片廠共同製作的電影《自古英雄出少年》擔任編劇,它不但是首部與中國的合拍片,也是首部前進九寨溝拍攝的電影。雖然中國有超過1億觀眾看過這部電影,連中南海都調拷貝去看,但陳文貴仍直言:「電影景觀奇美,劇本還是很爛!」
電影編劇之路走得崎嶇,陳文貴在完全不熟電視劇編劇規格的情況下,於1984年在台灣電影導演郭南宏的邀請下,為台視寫了石修、朱寶意主演的電視劇《少林寺》,35%的高收視率,印證香港編劇及武俠片的當道。
1989年受中影邀請,將陳文貴以文革為背景,描寫中國販賣人口社會問題的小說《販母案考》改編成電影,於是在台落腳。
在台期間,陳文貴以在香港學到的編劇技巧,常被找去幫草草收場的電視劇救火。1992年,華視籌備春節墊檔劇《包青天》,陳文貴被找去寫了第3單元「貍貓換太子」,還讓初次演戲的邰智源拿下金鐘獎最佳男配角,他笑說:「有記者寫我懲奸除惡、嫉惡如仇才寫得出這部戲,但我只是要劇本費罷了!」
《包青天》大紅,陳文貴收入改善不少,陸續寫出《七俠五義》《施公奇案》《小李飛刀》《神機妙算劉伯溫》《保生大帝》等古裝武俠劇,自此奠定華語古裝戲大家地位,受邀到對岸寫了叫好叫座的《鐵齒銅牙紀曉嵐》《秦王李世民》等,其中《趙氏孤兒案》更讓他獲第19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編劇」,被封為「兩岸古裝編劇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