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位好萊塢劇本分析師,一週內可讀10到15個劇本,一個月讀超過40個劇本,一年約180個劇本,10到15年間累計看過的劇本可達5至7000個。而在他讀過的數千個劇本中,只有3個劇本會被推薦給片廠或製片人。
也就是說,劇本分析師的角色像守門員,他們多半受雇於片廠、劇本經紀公司或製作公司,其在工作流程方面有一套量化的標準,但每家做法不同。分析師會根據人物設定、場景設計等各項目在表格上打分數,最後附在劇本封面上(稱為Coverage),且會視劇本的表現註記為「pass(淘汰)」、「consider(可考慮)」或「recommend(推薦)」。 在好萊塢的片廠體系裡,凡被列為pass的劇本,便很難起死回生。
因為劇本分析師對劇本的意見或眉批,最終只會給片廠大老闆看,所以作者不會知道缺點在那裡,也無從修改重寄。作者當然可以再找其他經紀公司或片廠,但有可能會落到同一個劇本分析師手中,後者可能會記得這劇本已被淘汰了。
所以,如果先前寄出的劇本無下文,荷西建議重寫一個故事再投稿。不過,如果片廠不喜歡的是作者的寫作方式,那麼就算重寫,結果也不會比較好。
荷西表示,在劇本分析師的眼中,成功的劇本不外乎要有引人入勝的情節,例如《亞果出任務》(Argo)。如果分析師才看了開頭一兩頁便想往翻、檢視還有多少頁才結束,或讀一讀就神遊了,那就是失敗的劇本。 「也因此,每個劇本只有一個機會,所以要盡可能寫出最好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