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世大運,最直接的受益者,當然是基層民眾。中華隊成績出色,捷報不斷,民眾情緒跟著拉高,形成「國家榮譽感」。這種榮譽感,超越了原本存在的框框架架,大家休戚與共,一起為中華隊加油。基層民眾之外,台灣運動員也占了主場優勢,有觀眾賣力加油,去除心理壓力,地利加上人和,自然創造佳績,奪下世大運史上最多獎牌。
政治人物也因此受益,最受媒體追捧的,就是台北市長柯文哲。柯擔任台北市長二年多以來,爭議不斷,民調直線跌落,連任之路頗見坎坷。然而,世大運一役,柯市長人氣陡然上漲,政治資本大增,各路媒體預測,明年縣市長改選,他與民進黨討價還價的本錢,因世大運而暴增。就眼前形勢而言,的確如此,倘若這個星期就舉行大選,柯文哲連任機率無疑極高。問題是,政壇行情多變,民眾喜怒難測,誰又知道一年以後,情況又如何?因此,柯文哲都講了明白話,他說:「短期行情不準!」
世大運開幕前,市府一直擔心深綠獨派拿參賽名稱,在國際場合抗議。結果,獨派雖抗議,但勢小力微,不足為慮,反倒是退休軍公教,擋了各國運動員在開幕式入場。無論如何,「國號」之爭,還是隱患,這次不鬧,以後也會鬧。就在世大運閉幕之後二天,立法院三讀通過「國民體育法」,一錘定音,把奧運委員會,定名為「中華奧會」。這顯示大綠衡度時勢,曉得必須如此,才能繼續參加國際體育活動,因此,壓倒了小綠的「國家奧會」主張。
實情也是如此,台灣只能在「委屈名稱,走出去,參與國際體育活動」,與「堅持尊嚴,堅持國名,閉關自守,遭國際體壇拒絕」二者之間,選擇一項。很顯然,「中華台北」是不得不然的唯一選擇。
舉辦世大運,就是要讓全世界看見台灣,就是要全世界聽見台灣,就是要讓台灣走入國際社會。這一點,毫無疑問,需要提升全民英語能力。在世大運之後,教育部應該關注一個古怪現象:世大運期間,各國都把英文字母G,讀為「季」,只有台灣,把這個字母讀為「居」。這個古怪現象不改,對台灣走進國際社會,大有妨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