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颶風哈維重創德州,五天內降下的雨量打破美國大陸上所有氣象紀錄,造成美國史上最嚴重的水患,1/4油田設施停止運作,經濟損失難以估計。緊接著,大西洋上又生成了地表最強風暴之一,五級颶風艾瑪。艾瑪在當地時間六號登陸加勒比海小島,預估路線直撲美國南部佛州。怪物級的風暴接連襲來,讓人不禁要問:這,難道是氣候變遷惹的禍?
德國的波茨坦氣候衝擊研究中心認為,颶風越來越強,毫無疑問是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結果。「颶風的威力來自於溫暖的海水,而目前此區海水溫度高居不下,」波茨坦中心的氣候Anders Levermann表示,「燃燒煤炭、石油和汽油使得地球升溫,為強大熱帶風暴提供源源不絕的能量。」
英國氣象局也認為艾瑪的威力之所以超越過去的大西洋風暴,是因為海水表面溫度高於正常值,提供了額外的水氣和能量給新生成的颶風。英國氣象局還警告美國東南部民眾不能掉以輕心,因為除了颶風登陸地點附近,其暴風圈和外圍環流所籠罩的整塊地區,都有可能面臨瞬間強降雨,和風暴潮的致命威脅。
事實上,就在艾瑪步步進逼美國大陸同時,大西洋上空又冒出來兩個新生成的熱帶風暴──荷西(Jose),和卡地亞(Katia)。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氣候預測中心今年稍早就已預測今年的颶風會特別多,在預估生成的14-19個風暴當中,其中5-9個可能增強為颶風,當中又有2-5個會是三級以上強烈颶風,風力突破時速177公里。
近年連續幾個「秋颱」帶來的嚴重災情,讓台灣人對這個季節形成的颱風特別戒慎恐懼。而在西半球,大西洋海面上也正上演類似的氣候模式。 「現在正是高峰期,95%的颶風都是在這幾個月生成的,」氣候預測中心的Gerry Bell表示。氣候專家分析,在為期六個月的大西洋颶風季裡,八、九、十這三個月是每年風暴最活躍的時期。
最近由退休美國太空總署氣象科學家James Hansen所做的一份研究,再度證明氣候暖化絕非想像,而是擺在眼前的事實。Hansen的資料顯示在1951到1980的30年間,北半球夏季氣溫只有1/3屬於「酷熱」範圍,但到了2005到2015的十年間,卻有2/3的日子都酷熱難當,更有15%的日子出現「極端高溫」。由於海水溫度是影響風暴強度的最明顯因素之一,氣候暖化下的「超強風暴」,未來只怕沒有最強,只有更強。
資料來源:Bloomberg, New York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