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簡稱CCS),是一個整體概念,因為捕捉了碳之後,必須確實將它隔離於大氣系統之外,否則一旦流失或外洩回到大氣層,就毫無意義了。由於氣候問題喚起全球危機意識,近年來各種因應之道和工程技術不斷推陳出新,而相較於輻射遮蔽或減碳,碳捕捉是唯一可以實現比零排放更進一步的「負排放」技術,想當然耳被各方寄以無限期待。
碳捕捉,從字面上解讀就是把空氣中的碳給「抓」起來,但怎麼「抓」,卻牽涉到成本、可行性,以及捕捉過程要消耗多少能源,會不會反而增加排放等多方面考量。目前在各種捕碳技術中,最受矚目的要屬「生質能源暨碳捕捉封存」,簡稱BECCS的技術。
捕碳百百種 巧妙各不同
BECCS技術:BECCS的特殊處,在於它是一套結合了減碳、可再生能源、捕碳和封存的整合性方案。其原理是利用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空氣中的碳的特性,來達到「捕碳」目的,再將木材或生質燃料送進發電廠燃燒,產生能源,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經由發電廠完整回收,以封存技術打入地底,一次完成負排放和發電兩件事,可說是一石兩鳥,深具野心的環保技術。
生物炭技術:生物炭是稻草、樹木等有機物經由無氧裂解生成的物質,乍看類似木炭,但因為裂解過程中並未與氧氣作用,因此保存了高量的碳,埋入地下可達碳封存目的。
加強風化技術:地表礦物被雨水沖刷而溶解時,會吸收二氧化碳,加強風化技術便利用此一特性,以人造礦石來擷取大氣中的碳。
直接空氣捕捉技術:直接抽取空氣,進行化學反應,把碳分離出來,大概是最直接了當的捕碳做法了。不過此種方式實用性較差,必須使用大型機具抽取大量空氣來處理,因此發展較為緩慢。
在氣候巨變倒數讀秒之際,捕碳技術呈現百家爭鳴,快速發展的態勢,令人在黯淡的前景中看到地平線傳來的一絲曙光。但國際上不少氣候專家警告,現階段不宜把氣候對策押注在這些尚未成熟的技術上,還是應該把節能減碳、減少石化燃料的工作放在第一順位,否則一昧指望捕碳,輕忽減碳,套句史丹佛大學地球科學教授Chris Field的話,就像是:「狂吃甜點,再等抽脂技術問世」。
資料來源:Scientific America, Stanfor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