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媒體報導,阿貢火山噴發造成的最大問題,是機場關閉,觀光客無法進出當地。
報導中很少提及峇里島東部居民的處境,但事實上,當地居民同樣擔心回不了家。雖然他們清楚火山的危險性,但對他們來說,火山更代表一種信仰上的高度,和大自然的力量。阿貢火山是神祇的象徵,而噴發意味著神祇發怒了。
峇里島人表面上信仰印度教,但與他們生活上關係最密切卻是祖靈,以及各種土地和自然界的神靈。
一個月前,阿貢火山鄰近地區的居民被告知必須撤離,但隨後有些人又陸續自行返回了家園和田地。如今,這些居民抬頭所看到的夜空被岩漿染紅,溪流裡的河水被火山泥流染灰──在在都讓他們回想起1963年上次爆發時的情景。
火山警報的等級重新被上調到最高的第四級,火山口方圓10公里內都被重新劃為淨空區,大約有15萬人受到影響。
沒有人喜歡撤離。撤離就代表拋棄家園、作物、牲口和生計,更別說誰也不知道要撤離多久,未來要怎麼辦。但民眾還是遵照指示撤了,不只是因為當局要他們撤,更因為上次爆發造成的災難。
火山和火山神,在峇里島文化、宗教,和政治體制起源的傳說中經常被提及。雖然至今已少有人記得阿貢火山上次爆發的情形,但無論是口耳相傳的故事、深廣的熔岩平原,還是島上肥沃的土壤──千年來峇里島都是全球產量最高的稻米產區之一──都不斷提醒著人們火山的威力。
山的反撲
阿貢火山在印尼話的意思是「大山」。它是島上火山群中最大的一個,也是西至爪哇島、東至龍目島的長串火山鏈的一部分。阿貢火山的山坡上有數千人居住,山腳下有數萬居民,而上回爆發熔岩蔓延與火山灰掩蓋的範圍內,現在更有多達數十萬人生活在此。
阿貢火山是地質學上所謂的「層狀火山」。這類火山不常爆發,一旦爆發往往就不可收拾,引發各種致命現象:包括從天而降的熾熱石塊與灰燼;四處飄散的有毒氣體;還有大範圍、快速移動,夾帶大量瓦斯與其他物質(稱為「火山碎屑流」)的熔岩流。
這些都會造成死傷和經濟損失。義大利維的蘇威火山(西元79和1631年兩度爆發),印尼的坦博拉火山(1815年爆發)和喀拉喀托火山(1883年爆發),以及紐西蘭的塔拉維拉山(1886年爆發)都是鮮明的例子。菲律賓皮納土波火山在1991年那次爆發,是20世紀最大型的火山爆發,但阿貢火山1963年那次亦不惶多讓,而且死傷還更慘重。
1963年阿貢火山爆發的官方死亡人數約為1500人,但實際上應接近2000人。其中多數都是因為火山碎屑流掩埋山谷和村莊而喪命。有些人即時逃出,但不少居民認為火山爆發是神的意旨,執意在原地禱告,等岩漿襲來多數人都無法倖免,僅少數人僥倖生還。
安娜‧馬修斯(Anna Mathews)在她那本鮮有人知的著作《滿月之夜》(The Night of Purnama)裡,從山坡上高處一座村莊裡觀察整個災難始末。書中對於爆發前夕的描述,與今日情景異常地相似,最後則以一連串的巨大爆發,引發浩劫降臨作為悲慘結尾。當時火山灰摧毀了整個島嶼東半部的作物,飢荒肆虐、居民無家可歸,餓到啃香蕉樹根來充飢,年輕人在路上乞討工作和食物。
阿貢火山大爆發
1963年的印尼並不是個幸福的地方。獨立16年後,印尼遭遇經濟困難、糧食供應不穩、政治動盪等多重困境。首任總統蘇卡諾雖然勉強控制政局,卻受到替佃農和貧農發聲、勢力不斷擴張的共產黨威脅。
前一年的鼠災讓稻米嚴重歉收,民間相信這是神明的懲罰,而且將有更多災難降臨。宗教領袖和長老議論紛紛,討論該不該舉行艾卡達薩魯德拉(Eka Dasa Rudra),也就是峇里島上規模最大的淨化與重整祭典。此一祭典通常在世紀之交登場(按照峇里曆法),但碰上特殊情況也常會舉行,以消災解厄。
於此同時,蘇卡諾到處尋找外匯來源,最後看上了泰國欣欣向榮的觀光產業,決定看齊。他開始推廣印尼旅遊業,以蘊含深厚宗教藝術文化的峇里島作為主打,邀請亞太旅遊協會來峇里島舉辦年會,並刻意把會議安排在艾卡達薩魯德拉祭典期間召開。
舉行祭典的地方,就在全島最神聖、位在阿貢火山南面山坡上的百沙基母廟。籌備期間,火山開始間歇性噴發,就像最近這段期間一樣。阿貢火山再上一回爆發,是在120年前,所以沒有任何人還記得當年的可怕。峇里島的地方耆老認為這是神明的警告,希望祭典延後,卻遭到高層駁回。
祭典開跑時,濃煙開始噴發,天空降下灰燼。接著在祭典過程中,火山全面爆發:融化的岩漿噴向天空,岩流順著山坡四竄。百沙基母廟逃過了一劫,但用來表彰蘇卡諾成就的祭典門樓卻成了天威震怒下第一個犧牲品。災難性的下場和死傷,被視為是蘇卡諾施政天怒人怨的徵兆。兩年後,他就被推翻下台。
祭典平息神明怒火
1963年至今,印尼的人口和人口密度都增加了一倍以上,山坡地和更高的地方都蓋了更多房舍。但另一方面,當地人對本地糧食以及救援物資運送道路的依賴,也已逐漸減少;逃生設施有了莫大改善,再加上預防性撤離措施,火山再次爆發對人員的威脅,與上次相比,應可大幅降低。
如果這次爆發依循1963年那次的模式,那麼爆發後對觀光、農業、和經濟的衝擊,有可能會超過2002和2005年兩次恐攻爆炸案。到時候多數峇里島人大概都會認為火山爆發是神明的傑作,但到底是什麼觸怒了神明,每個人恐怕會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會歸咎於觀光客和礦業採砂褻瀆了山神,有人則會從宏觀角度,反思人類開發對社會與環境造成的破壞。
但最後的因應之道,應該又是像爆炸案後一樣:舉辦一場祭典。更大、更熱鬧的祭典。除了撫平神明情緒,還可順便吸引觀光客回流。
要是火山沒有大爆發,那麼火山灰終究會散去,班機也會恢復起降,所有人都重拾生活步調,一切都會被淡忘,包括那些撤離的居民。直到下一次噴發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