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含有番瀉葉的產品有多氾濫?本刊實際到大台北地區藥妝店及購物網站訪查,發現可輕易購得的油切茶、減肥茶、便祕藥,以及各種酵素錠、養生飲、纖酵茶等,不論茶包、錠劑或粉劑的型式,其中多數含有番瀉葉成分,且確實已有產品不用番瀉葉的名稱,而改用「臘腸樹果實」為名(臘腸樹果實也有助瀉成分),讓不知情的民眾容易混淆。
衛福部的草案規範,產品所含番瀉苷(sennosides)每日使用量為12毫克以下,且產品外包裝應標示「番瀉苷含量」「本產品可能導致腹瀉」「於晚上食用1次,1星期不得食用高於3次,欲連續食用超過1星期須先諮詢醫師意見」及「有慢性腹瀉、腸阻塞、腸狹窄、乏力、炎症性結腸疾病、闌尾炎、不明原因腹痛伴隨水及電解質缺乏、嚴重脫水或是慢性便祕者,以及孕婦、授乳婦女及未滿10歲兒童不宜食用」或等同意義字樣警語,若違反可開罰3萬至300萬元。
這項規定看似明確,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保健產品業界人士透露,販售相關產品的廠商早已想好對策,因為衛福部僅針對番瀉苷成分加以限制,廠商只要在包裝上的成分改用「臘腸樹果實、番瀉萃」等名稱,即可魚目混珠,民眾照樣會買單,衛福部也不會主動去追查,廠商只要換個包裝就能照樣賺進大筆鈔票。更重要的是,衛福部自2016年起就推動該草案,卻拖了2年都還未執行,廠商們都在觀望。
對此衛福部食藥署回應表示,該署針對番瀉葉自去年開始就在規劃相關草案,目前正在綜融各方意見,原本希望在2018年1月1日公告實施,但目前可能會延到2018年7月1日才會公告,未來將會針對沒有加註告示警語的廠商開罰,希望民眾在攝取番瀉葉時能夠注意12毫克的攝取量,以免造成黑腸症的健康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