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相不科學
對星相學的興趣,不代表人們放棄理性投入怪異神秘的信念。根據美國幾年前的調查,大約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認為星座「或多或少」有道理,但這並不影響人們對星座的好奇關心,因為有稍超過半數的美國人會定期查看星座運勢。
先談最基本的。星相學並非一門科學,沒有證據顯示你出生時間會對應到你的個性。不過,星相學的體系有自身一套邏輯,從天空劃分的十二個部分中日月星辰的位置挑選出它需要的意義。即使你完全不信星座這一套,你還是知道自己太陽星座什麼。
星座:與移動社群媒體合拍的敘事
你可否曾在社群媒體收到朋友傳給你的本週星座運勢?但傳給你的朋友未必迷信,大家對占星師的開示多半姑妄聽之,然後繼續按讚轉發。
在眾多吵雜的資訊中,我們如何理解各個資訊彼此關聯,以瞭解世界和我們與世界的關係?這正好是星象學家的工作。他們提供資訊,讓人們知道這些星星過去、現在和未來對你做了什麼,以及它們怎樣互相影響。
名氣響亮的美國占星家蘇珊米勒(Susan Miller)就說,大家可以把星星們想像成「一場雞尾酒派對」。「可能有三個在這邊聊天,還有兩個在角落吵架,金星和火星可能正在接吻。我的工作就是每個月為大家解說這些星星們在派對裡談了些什麼。」
星相學用行星和星座符號簡單表達關於性格、生命循環週期、以及關係模式的複雜概念。這種簡單方式最適合在線上溝通。
洛杉磯另一位星相學的大咖家查妮尼可拉斯(Chani Nicholas)說:「星相學想做的,是把大概念整理歸結,變成容易消化理解的片段知識。」她說:「如今的年輕人和他們的meme就像是給星相學的完美場景。」
布朗大學的社會認知學家馬勒(Bertram Malle)說,雖然他認為星相學是文化或心理學的現象,並不是科學現象。不過「發展成熟的星相學」,「提供了強大的語彙不只用來掌握人的個性和特質,也捕捉到了關於生命中的挑戰和機會。」所以,「光是學習掌握這一套語彙,就可以變成很豐富再現(而不是解釋或預測)人生體驗和事件的方式。」
人天生是愛說故事和聽故事的生物,不停把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編織在一起,來解釋如今的自我和人生,未來的期許和目標。
猶他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家帕蘇帕蒂(Monisha Pasupathi)說她雖然不會為星相學背書,不過它確實「提供了人們非常清楚地解釋框架」。同時它還提供了人們「感覺人生有條有理」的愉快感覺。就像按照字母編排書架上的書一樣,它讓人們生活中隨機發生的事件和情緒可以放進貼好了標籤的架子上。「這個男人沒有發訊息給我,大概是水星逆行讓他收不到信。」「這件事我老打不定主意,是因為我的火星進到了金牛。」「土星來到我的第十宮,終於讓老闆看到我的勤奮認真。」星相學成了消解我們對未來徬徨和焦慮的居家旅行良藥。
研究星相學歷史的坎皮恩(Nicholas Campion)指出,問人們是否「相信」占星術,不只是不可能得到答案,其實連問題也沒什麼用處。人們也許會說他們「不相信」星象,但是照舊認同自己的星座。他們也可能愛看星象的文章,但是不會按照上面的建議改變自己的行為。許多反對占星術的人,可能會引用「科學」的調查數據來佐證大多數人不認同占星術是科學——當然它不是——但是重點不在這裡。
在網路媒體Broadly撰寫星座專欄的蓋特(Annabel Gat)說:「我們對星相學認真看待,但不必然說我們相信它,」對許多人而言,星相學是一套工具,讓我們自我反思,「它只不過是用來看待世界和思考事情的一種方法。」
也許真的有些人迷信星相,對它的的種種指示奉行不渝。不過大多數熱中星座的人,它是譬喻的語言。真正重要的不是星相學是否是真的(real),而是它對解釋我們的人生是否有用(useful)。
參考資料:
The New Age of Astrology(Atlantic)
Why are horoscopes and media a match?(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