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觀〉去年即明確指出,反核、供電量、電價、空汙,是電力政策四大競逐元素。反核,造成供電缺口。民眾無法忍受缺電、限電,供電量絕對不能打折扣。如以天然氣發電,填補供電缺口,則提高發電成本,造成電價上漲,民眾不能接受電價上漲。如以燃煤發電,填補供電缺口,成本較低,電價不漲,但將造成空氣汙染。
去年夏天,先後發生「815大停電」,尼莎及海棠颱風大停電,鬧得全台限電,民怨高漲。因而,保障供電穩定,成為首要考量。為達此目標,燃煤機組淬勵奮發,提振供電量,滿足電力所需。
入冬之後,電力需求較和緩,空氣汙染話題卻繼而發酵,中南部空氣品質持續惡化。更要命的是,今年底全台縣市長大選,空汙事件成了諸候選人主打議題。現任縣市首長,也持續施壓,逼迫台電降載燃煤發電能量。如此一來,供電能力又告下降。
眼看著,春節之後,天氣漸暖,用電量竄升,燃煤發電無法發功,天然氣發電補不了缺口,綠能發電更是天邊彩虹,萬一又鬧停電,民進黨政府必然被叮得滿頭包。怎麼辦?唯一辦法,就是重走回頭路,讓核能發電機組還魂復活,拉出來救急。於是,才有上週台電向能源會申請重啟核二廠二號機組之事。
反核,一向是民進黨定海神針,反核與台獨,並稱民進黨兩大神主牌。在野時期,民進黨猛攻核四,逼得馬政府封了核四。執政初期,民進黨政府持續追殺核電,既有3個核能電廠,所轄6個核能機組,也伺機凍結,暫停運作。無論供電怎麼吃緊,民進黨政府都咬緊了牙關,不指望靠核電救急。
如今,理想還是難敵現實,實在熬不下去了,只好把核二廠二號機組調出來,上陣救急。當然,就算手軟,嘴巴還是得硬,因而,還是堅稱,2025年非核家園不變。以後的事情,難說得緊;眼前的事情,卻是鐵證如山,反核鐵板,已被迫鬆動。
一例一休,原來是勞工政策鐵板,如今碰到大選,為了中小企業選票,只好鬆動,修了勞基法。反核,原來是能源政策鐵板,如今為了保證供電,只好鬆動,讓核二廠二號機組還魂復活。那麼,兩岸政策鐵板,不承認「九二共識」,是否也會鬆動?這問題,值得深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