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拍完侯孝賢電影《海上花》後,李屏賓攝影生涯進入新階段。當時太太為了小孩讀書,搬到洛杉磯,他的生活壓力很大,「我必須做得很好,讓別人想找我,不然就沒工作。」他離鄉背井,在接下來的2年內拍了《心動》《千禧曼波》《小城之春》《花樣年華》《夏天的滋味》5部片,「回頭看,部部都是好片,因為環境逼著你必須把力氣呈現在工作裡。」
但拍這幾部片時,李屏賓也面臨新的挑戰。和法籍越裔導演陳英雄合作第一部電影《夏天的滋味》時,試拍樣片在法國沖印、觀看沒問題,但導演和相關人員在拍攝地越南看卻覺得不好。開機前一晚陳英雄對李屏賓說,內部看了樣片,考慮再等2個星期,測試一下。李屏賓卻自信的說:「你如果相信我,明天就開工。」結果電影如期開拍,一切順利,而當時越南看片覺得不好的原因,很可能出在當地放映系統,「如果互不信任,或是我沒自信,這次合作就會失敗,要懂得如何面對別人質疑的眼光。」
還有一次拍法國導演吉爾布都(Gilles Bourdos)的《今生,緣未了》(Afterwards)時,導演支持李屏賓只用日光片,連夜景都用日光片,但沖印廠卻不以為然,加上燈光師投訴「我們什麼燈都有,但這個攝影師什麼都不要,只要一個小燈。」讓製片緊張到來問李屏賓,可是李屏賓因為導演的信任,所以不多解釋。半年後影片出來,製片、現場監製看見成果都向李屏賓道歉,他也成為吉爾布都的固定班底。「電影是沒得解釋的,要用影像和結果解釋,這只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