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厚勞省2015年度的國民生活基礎調查結果顯示,日本社會的相對貧困率 ,最新數字為15.6%(不含熊本縣)。然而,眼觀世界,日本的貧困率僅次於美國(16.8%,2015年),在G7中倒數第2。平均可支配收入,1997年是297萬日圓,在這20年間,足足減少了52萬日圓,相當於月薪減少了4萬3000日圓。
單親家庭則更差,貧困率在OECD的35國中居首。
日本至少有約120萬戶母子單親家庭,正與貧困苦戰著。貧困率雖從54.6%下降為50.8%,但仍過半,每7名兒童中,就有1位是貧困兒童。該調查還顯示,日本的母子單親家庭高達82.7%表示「生活困苦」,37.6%沒有儲蓄。
日本的單親家庭,尤其是由母親帶小孩者,貧困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如下:
1.職場環境不友善
家長的收入低當然是兒童貧困的最大元凶。日本的母子單親家庭,家長為非正規員工的比率,足足高達57%(2012年),遠較父子單親家庭(12.9%)來得多。
日本企業大多對單親媽媽冷淡漠視,超過一半(57%)不聘用她們為正式職員。在幼稚園、學校等雜事干擾下,媽媽們也無法好好從事全時正職工作。薪資低於正式員工,單親媽媽們大都得打零工維持生計,但再怎麼努力,也是淪為「窮忙族」,再怎麼優秀都得不到平等的工作機會。
2.政府配套措施腳步緩慢
日本政府對於貧困學童的補助並不充分。2014年,日本在OECD的35個加盟國中「GDP用於資助教育機構的經費比率」竟是倒數第2名,充分證實了這點。
生活保障制度,也因為日本政府財政赤字,實際上無法有效發揮功能。日本每個母子單親家庭,1個月能獲得的補助約13-14萬日圓。貧困的單親媽媽,平均月薪略多於10萬日圓。如此杯水車薪,實在無法保障基本生活。
3.貧窮學童的學習問題
再看看2015年度PISA測驗中日本的成績:
學童持有書桌、單獨房間、參考書與電腦等13種學習用具的比率,其中不滿五種的就屬於「貧困」學生。日本貧困學生比率,在G7先進國當中居冠(5.2%)。
該測驗也顯示,貧困家庭普遍缺乏親子對話,「情感貧乏」的強烈影響,導致窮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貧窮學童放學回家,也比較少寫作業和自修,比率低了一般學童2成。
高中以上的窮學生,為了賺取學費和生活費,也傾向於在放學後打工賺錢。相較一般學生(6.3%),比率高了約1成(16.7%)。日本的「就學支援金」制度,相當程度緩和了高中學費。但相較公立學校中輟率大幅降低,私立學校中,因經濟困難而中輟的學生,依舊未曾減少。
日本社會開始實施「安倍經濟學」制度後,超市裡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價格卻較往前高漲。而不斷上漲消費稅,也很可能成為貧困單親媽媽不得不承受的重荷。政府的改革是否真的有效,仍有待商榷。
補助身受兼職薪水所苦的母子單親家庭,日本政府應當視為當務之急,同時,社會也必須放下既有價值觀的束縛。
資料來源:東洋經濟新聞、Newsweek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