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機會得到一片空地,會想拿它來做什麼?我想,我會創造一座人與自然共享的食物森林吧!
Peter帶我們走入這座森林,一一介紹裡面的各種植物,有我們這些都市人也能辨識出的芒果、芭樂,還有陌生的南薑、樹豆...
找回勃勃生機
這座亞熱帶的食物森林,是「大地旅人」樸門教育基地的一部分,孟磊和江慧儀建立起這個基地,為樸門的友善農法做了最有力的示範。
除了多年生的果樹等樹木,基地裡還有一年生的菜園,很難想像,這裡原本是一片死寂的廢耕水稻田,如今的勃勃生機,是大地旅人重新找回的。
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設計師Peter說, 「 一開始都是黃黃的,常常被噴除草劑,土壤一直被翻,到處都可以看到一包一包的農藥,殺蝸牛啊,殺這個殺那個的,還有肥料的塑膠包裝,狀況不是很好,沒有很多生命,只有一種雜草。 」
買下這片面積兩分7的農地後,孟磊和江慧儀在台北台東兩頭跑,說服了鄰居不必再「好意」替他們翻土,終於讓土地得以休養生息,改造工程才能展開。
Peter解釋,「(改造)是一步一步的,我們先了解哪種植物適合哪個位置,一開始我們不住在這裡,就到處種一些樹豆,因為樹豆對排水很敏感,需要很好的排水,不能在淹水的地方,所以淹水的樹豆都死了,剩下的樹豆都是排水比較好,就表示樹可以種在那些位置 。」
一開始種樹豆,部分原因是為了瞭解這塊地的排水狀況,此外,樹根的根瘤菌能夠固氮 ,有助於活化土壤。
引進樸門生態設計
這片食物森林引用的樸門生態設計方法。樸門源自澳洲,原文Permaculture直譯便是「永續文化」,精神是發掘大自然的運作模式,用來設計環境和生活。
「 這是酪梨,這是芭樂,這是檸檬,這是水蜜桃,熱帶水蜜桃,所以它都是小小的 。 」大學轉唸中文系的Peter中文講得極好,偶爾卡住時,我自以為貼心地告訴他,說英文也無妨,他卻回我,講英文他可能更卡。
在短短幾步路裡,我們看見多棵芭樂樹,這其中當然是有學問的,「 我們會種比較多芭樂,是因為這邊最適合芭樂,並不是我們特別愛芭樂,但是這裡很適合芭樂,所以我們就... 最容易種的東西,當然就(多種),我們也開始學著吃芭樂,如果這邊不適合種某種東西,像我們硬是要種釋迦,這個地不適合釋迦,但是我們一直想種釋迦,會很困難,然後釋迦一直會有問題... 所以這也是最順其自然的,最適合的東西就讓它發揮 。」
多樣性和適切性是主要設計原則,甚至連陽光和風從哪裡來,也一併列入考慮。
「 盡量高一點的樹是朝北這邊,比較低的樹木往南,這樣冬天的陽光是這樣曬進來,所以可以讓植物比較多陽光。然後也會有不同的高度,讓它有很多的邊界在裡面,鳥也會比較喜歡這個,鳥也是在幫我們控制害蟲,所以我們吸引更多的鳥,會有幫助。 」
食物森林中還有堆肥廁所,如廁後不用水沖,而是用木屑、乾落葉、乾稻草和米糠等有機物來取代,感覺似乎原始,但毫無異味。
還諸大地
「 這是我們的廁所,也是幫我們種樹的方法,我們挖一個洞,在這邊上廁所,然後蓋起來,滿了以後,我們就把整個東西移到下一個。我們再挖一個洞,這個洞我們會讓它休息一年,好好地分解,我們就可以在這個位置再種一顆樹,所以你看到的所有的樹本來都是一個廁所的位置,所以可以長得很好。 」
木屑、樹葉這類覆蓋物含碳量高,可以消除含氮量高的排泄物異味,而且適當的碳氮比例能加速排泄物的分解,讓它轉化成肥美的土壤,人體排出的廢物就這樣回歸大地,循環不息。
Peter笑笑地說,這些生態廁所很受學生歡迎,「 學生都在用,這邊風景也很棒,所以很舒服。 」
都蘭山在食物森林的西邊,颱風最強的風是從西北方向來,Peter說,食物森林裡有幾個樹種都能防風,但防風絕不是唯一的功能。
「 這個是柳樹,它的用途是木材,可以燒,它長得很快,會幫我們把土壤太多的水分打出來,它很喜歡水,因為這塊地水有點太多;另外它的功能就是防風,我們故意把它放在這個地方,大部分颱風的強風是從這裡來的,你可以看到我們一直砍它,就是用它的木材。」
森林裡負責防風的,還有月桃。Peter說明,「 月桃也是一種香料,葉子也可以包東西、煮東西用,它在這裡的好處也是會防風,颱風的時候這邊的風真的很大,所以這些小小、矮矮的可以得到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