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物清理:「孤獨之國」的新產業
韓婷子(音譯)把抽屜的筆和打火機丟進了塑膠袋裡,她的客戶則坐在椅子上看著她工作。這次的客戶是五十來歲的婦人,她的丈夫幾個星期前因車禍去世,他們沒有生育子女,也沒有可以繼承或是值得留念的東西,只留下位在東京惠比壽一間住了超過三十年、堆滿各種生活起居用品的公寓。所以她給韓婷子下達的指令很簡單:「全部通通丟掉。」
這是《彭博商業周刊》作者亞當・敏特(Adam Minter)文章中,描述日本Tail Project公司工作的場景。這家成立六年的公司專門負責丟棄和處置逝去人們遺下的物品。隨著日本人口日益老化和減少,這類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
對韓婷子來說,今天的工作相對簡單。她和三個組員從早上九點開始工作,到下午一點所有東西已經送上小貨車運走。車上的物品將送到專收二手貨的貿易公司,打包裝入貨櫃,然後送到菲律賓的買家。
人口負成長下的商機
Tail Project這類的公司在「孤獨死」盛行的日本,如今角色益發重要。2017年日本已連續第七年出現人口的負成長,未來五十年內人口可能縮減三分之一。歸結原因在於九零年代的經濟泡沫之後,經濟不安定感讓日本年輕人不願結婚、不願生孩子。日本在全球名列前茅的高齡人口,因此留下了大量充斥雜物的空屋,無人可來繼承。
這個難以逆轉的死亡趨勢,意外促生了新的商機。根據日本清理專業協會的統計,目前加入協會的8000家公司每年總營業額已達45億美元(約合1380億台幣)。在未來五到十年內,公司總數可望增加一倍。
留在待清理房子裡的東西,除了收購者情感因素之外,幾乎都沒有太大價值。可以轉賣的東西不外乎一些瓷盤漆器和喝剩半瓶的威士忌或清酒。廚具刀叉,不管曾參與了多少愉快用餐時光,終究只能當廢鐵。牙膏肥皂等衛浴用品,則不大可能回收。舊的CD、光碟、書籍除非保存良好,也不會有收藏價值。舊傢俱的市場也持續萎縮,尤其像Ikea的組裝傢俱更是乏人問津。
「清理遺物」的市場需求
韓婷子是朝鮮裔日本人,今年五十歲,年輕時是日本航空的空服員,收納雜物對她而言是駕輕就熟。不過同時她也帶著姐妹般的溫情,邊整理遺物也不時提供充滿慰藉的建議。
提供人際交流似乎也是專業清理工作的特質之一。這份職業如今競爭激烈,公司能否建立口碑,可能繫乎清理遺物時展現的同理之心。清理住屋和賣出回收物之外的時間,韓婷子不停在日本各地找尋可能的工作機會。全國各地奔波,幾乎連下一餐會在哪兒吃都不確定。
她向《彭博商業周刊》透露,在她自己母親過世之後,她開始發現到這項工作的市場需求。當時她擔任空姐往來各地如空中飛人,也沒有可信賴的親人來幫忙處理母親的遺物。
正巧她的友人是豐田汽車旗下鈑金噴漆設備製造廠Active-Techno的創辦人,在2011年的東北大地震之後有意找尋新事業。兩人一拍即合。於是Tail Project以Active-Techno子公司的形式正式創立。雖然韓婷子不願透露公司的財務狀況,不過她證實她底下的三個員工就佔了Active-Techno總員工數的三分之一。
貼近亡者的新行業
進入這個行業的門檻並不高。韓婷子取得了二手貨品的經銷執照,此外她也接受過類似殯葬業禮儀師的訓練。她從手機裡找出了她過去清理工作的照片。她指著其中一張床的照片,床上看得出有腐壞屍體留下的黑色陰影。「你看。我不負責移動屍體,不過我要受訓學會處理遺留物。」她其他的工作照片,還包括黏著頭髮的榻榻米墊,以及在垃圾堆上發現的一具遺體。
根據統計,清理死者遺物這個行業,處理「孤獨死」的業務佔了三成。所謂的「鬼屋」——年邁的屋主遺棄後而任其敗壞——則佔兩成。另外有一半牽涉到死者的親屬。韓婷子說,死者親屬在一旁,有時讓她比較「開心」,他們會一起分享逝者過去的一些小故事;有時則讓她感覺悲哀,「這些家人只是來看有哪些有價值的東西。其他東西一點也不留」。
從2007年到2016年,日本發出了十萬張回收舊物公司的執照。一般而言,像Tail Project這類的清理公司一天的收費大約在2200-3200美元之間(約合台幣67500元-98200元)。不過依照房屋大小和清理的難易程度,總費用也可能超過十萬美元。
日本對廢棄物徵收高額的費用,也因此促成了二手市場的興盛。從2012年到2016年,日本的二手商品市場成長了30%,總額佔了日本零售市場的4.1%。二手衣物、二手的名錶和名牌奢侈品尤其熱門。
Online, Offline 二手貨有新生命
這股「熱潮」甚至激發了二手市場和當鋪的企業創新——不管是在實體店或是網路。二手商店快速興起,特別是在一些繁華都會區。經營最成功的EcoRing Co.在全日本有78家分店,各種舊物幾乎無所不收。許多二手商店也兼營遺物清理工作。甚至佛教的寺廟和尚也投入這個新事業。因為日本人過世後多半由寺廟僧侶負責法事,所以有些僧侶會到已故者家中清理遺物。一些遺物清理公司更是直接和廟宇合作,順帶焚燒部分亡者的遺物以「減輕罪業」。
在網路上,日本的雅虎拍賣仍舊是最流行的銷售管道,不過現在多出了許多立基於移動裝置為主的競爭對手。例如新創公司Cash,號稱只需利用app上傳要出售的商品照片,即可收到貨款。另一個以app為基礎的網路跳蚤市場Mercari Inc.在今年六月公開募股,首日股價就暴漲76%。
「勿體無」:別讓事物失去該有的樣子
二手市場的熱潮,反映的也是日本人心態的改變。《再利用商業期刊》的編輯莉奈濱田(音譯)認為這是日本人回歸六零年代之前節儉的傳統。她提到了日文「勿体無い/もったいない」的概念(大致意思是不要浪費)。這個源自神道教信仰用語,照維基百科的解釋,意思是「當一件事物失去了它該有的樣子,對此感到惋惜感嘆的心情」。它認為在每一片散落的櫻花花瓣、每一次的吐息中都宿有一個生命,因此每個事物都要充分利用它的價值,避免無謂的浪費。
「如果你要經濟成長,你就得買東西。」她說戰後的經濟起飛,一度讓日本人淡忘了這個傳統,所以當時的人們忘乎所以,「只是不停地買、買、買。」
日本二手貨海外發揚光大
儘管日本二手市場商機蓬勃,不過這些亡者遺物在海外的市場更大。韓婷子指著附近建築排放的陶製花盆跟《彭博商業周刊》說:「我們收集整理這個花盆,十個賣一百日圓。」大部分買家是非洲商人。另外,一些二手板凳也是出口到非洲,不過最大的買家來自菲律賓,:「他們很喜歡日本產品。」
日本產品製作精良是海外市場的主要賣點,即使是二手貨也同樣適用。濱田說:「甚至有些東西是中國製的,只要是在日本被用過,別的地方的人們也會覺得它是好貨。」東南亞地區人均所得較低,加上與日本文化的毗鄰性,成了日本二手貨海外的重要市場。
參考資料:Bloomberg Business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