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員來自不同文化,管理最大的挑戰為何?對此陳光憲表示,音樂是共通的語言,所以問題不大。許忠排練時以英語為主,團員有英語不通的,他就說法語和義大利語,或由其他團員協助翻譯。成團至今,僅少數人短暫停留就離開,考量的是生涯規畫, 「有些人覺得蘇州小,只有一個交響樂團。不像上海、北京有很多音樂學院,演出機會和文化活動也多。」
蘇州交響樂團團員的薪水比上海交響樂團的高一些,且採固定薪資、同工同酬制,「外國人薪水不會比較高。」
陳光憲表示,部分大陸的交響樂團除了本薪,會依演出和排練次數額外支付加給,但藝術家不適合類似論件計酬的模式。為顧及尊嚴,他決定採取固定薪資,也可避免團員因排練費用低、寧可接外快的情形。
至於同工同酬,陳光憲解釋,他擔任上海交響樂團團長期間,有陣子因該團管樂的水準比較差,當地政府決定聘用外國團員,並負擔住宿和月薪2,000美元,「不算多,但當時中國大陸的演職員薪水只有2,000人民幣。」薪水高的人吹錯時,薪水低的人就會抱怨。為此陳光憲改革薪資制度,「不管什麼人,只要坐這個位子,就領這個錢。」
陳光憲在蘇州交響樂團還比照世界各地,推動樂器私有化,在大陸首開先例。他說:「過去所有樂團的樂器都是政府出資,會有弊端。一是樂器不可能很好,二是團員會不太愛惜公物,三是政府得投入一大筆錢買樂器,之後還要維修。」
他徵選團員時就開出「自備樂器」的條件,只有大型的低音提琴和打擊樂器由樂團提供。「我會組專家來審查,看樂器是否合格、能否與樂團匹配。審核過關者,我就每個月發2,000人民幣(約新台幣9,000元)的樂器補貼。」如此一來團員高興,團方也省下可觀的維修管理費用,是雙贏做法。
創團之初,陳光憲期望蘇州交響樂團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在他規畫下,每年除了安排音樂季內容,也重視音樂教育的普及推廣、安排巡演活動,今年已造訪星馬、台灣和日本等地。他們也將於11月舉辦以蘇州為主題的作曲競賽和委約作品音樂會,屆時將有來自世界各地的8位作曲家,創作以蘇州為題材的曲子。
陳光憲小檔案
- 1954年11月12日生於上海
- 1980年至1984年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畢業
- 現任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理事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蘇州交響樂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奏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