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甘迺迪曾經評論人與海的關係:「我們所有人的血液,都與海洋含有同樣比例的鹽分,我們的血中有鹽、汗中有鹽、淚中也有鹽。人與海緊緊相連。所以當我們回到海上,無論是揚帆出航,還是坐看汪洋,都像是回到了我們的根源。」
甘迺迪這番話,或許在科學上不盡確實,但在情感上,卻點出了人類與藍色大海之間那一種神祕的連結,令人每到假期就止不住地衝向海邊,渴望感受海水給人歡樂,又使人無比安定的奇特魔力。
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人員曾以紐西蘭首都威靈頓居民為對象,研究住家鄰近「綠地」和靠近「藍海」的人,在心理健康上與其他都市居民之間的差異。調查中的「綠地」,指的是公園或森林,而靠近「藍海」則是指那些在家中就可以眺望塔斯曼海或太平洋的海岸居民。
研究人員比對紐西蘭全國性健康問卷調查的資料,發現住家附近有綠地的人,心理健康並沒有顯著的改善,反而是那些每天都能「看海」的人,心理壓力比起其他城市居民來得低。雖然有人會質疑,這是因為能夠住進濱海社區裡的人原本就是經濟狀況較佳、社會地位比較高,但研究者事先也已考慮到這一點,刻意排除了年齡、性別、收入等因素的影響,結果依然顯示海邊的居民心理上較健康。
2013年由環境心理學家Mathew White所做的研究,在分析英國人口普查資料後,也發現濱海地區的居民「身心健康明顯改善」。
但海對人的魔力,究竟是視覺上的浩瀚無垠,造成心理上的震撼?還是海水中的某些成分,讓我們聞了就不自主地快樂?亦或是週而復始的浪濤聲,撫慰了紛亂的情緒、舒緩了壓力?科學界對此尚未得到明確的結論。加州太平洋精神科醫院的Connie和Marcel Hernandez醫師認為:「春秋兩季的沁涼海水可以舒緩情緒,夏季的溫暖海水則可放鬆肌肉。」
另外,有研究者認為海風吹來的負離子可以消滅自由基,提升人的專注力,而海水中的鹽分有助於維持大腦中的色胺、血清素和褪黑激素濃度,減輕憂慮,增加愉悅感。至於海浪的聲音,則是有研究發現傾聽浪濤拍岸能改變腦波,使人心情放鬆。
資料來源:Mystical Raven, The Washington Post, PsychCent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