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3 06:35 臺北時間

【新數位鴻溝(下)】私校強調培養溝通能力 公立學校還在「一人一機」

mm-logo
文化
近年來有學校刻意減少在課堂上使用數位裝置。(東方IC)
近年來有學校刻意減少在課堂上使用數位裝置。(東方IC)
有錢人的小孩獨享高速網路和數位配備的資源差異現象,雖然沒有出現,但另一種形式的「數位鴻溝」,卻正悄悄浮現美國各大城市校園。
舊金山灣區的私立半島華德福學校,是許多高科技業主管爸媽的首選,課程強調師生互動,盡量避免使用任何數位螢幕取代真人教學;但同樣在舊金山灣區,鄰近的希爾福公立學校卻仍舊大力鼓吹「資訊科技」,招生廣告猛打「一人一台iPad+」,意思是每名學生不只配給一台iPad,課堂上還會搭配其他數位裝置。
「這一代的兒童,包括我的孩子,都被我們推入了一場史上罕見的大型社會實驗裡,」堪薩斯城一名小兒科醫師Natasha Burgert表示:「要是我的女兒以後上了餐桌不知道該怎麼跟我聊天,怎麼辦?缺乏人際溝通能力的她,要怎麼交男朋友?怎麼找伴侶?怎麼找工作?怎麼跟人事主管面試?」
從近年各項調查可以發現,在高所得與高教育水準的美國家庭當中,父母越來越傾向於嚴管兒女上網時間與瀏覽的網站內容;另一方面,低所得家庭則由於父母工作忙碌、無暇照顧子女,反而越來越仰賴數位裝置充任保母的角色,任由串流影音和電玩遊戲攫取兒女的注意力。
「很多住在低收入社區的小朋友,他們的學校沒有多餘的資源提供課外活動,家長也沒有錢聘請保母來照顧兒女,」心理醫師Richard Freed解釋。
對於兒童過度使用數位裝置引發社交障礙做過長期研究的Freed醫師,近年積極奔走舊金山灣區各城鎮,向父母們宣導限制兒女上網時間的必要性。他認為科技裝置之所以對兒童與青少年身心潛藏極大危害,是因為這些裝置和網站都是科技業者聘請心理專家做顧問,按照「說服性設計」(persuasive design)的原理精心設計的,其目的之一就在「使人沉迷」。
事實上,蘋果、Google等科技大廠都長期深耕教育市場,爭相把自家產品服務送入校園,不只因為教育商機龐大,更因為學生時代是認知成形的重要階段,品牌在校園的露出以及使用習慣的養成,都有助於鞏固日後死忠用戶群。
只是這套幾近於「洗腦」的產品策略,如今隨著數位裝置過度氾濫,也終於招致學界和家長們的抵制反撲。
「過去的數位鴻溝,是科技資源分配的問題,但如今所有人都能輕易上網,新的數位鴻溝反而變成是『限制』使用的問題,」曾任《連線》雜誌編輯的Chris Anderson表示。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