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日本喪葬文化的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准教授山田慎也分析:「現代人很少有機會看見遺體,所以對遺體有種強烈的厭惡感,也抗拒把遺體放置在家中,尤其現在死在家裡的人少,超過八成的人死在醫院,尤其日本的醫院是會叫家屬連夜把遺體運走的,此時就需要一個可以暫時安置的地方。生前在醫院、死後在旅館,這讓害怕『死亡』的現代人,能與遺體保持一定的距離感。」
隨著日本人口高齡化,亡者親友通常也高齡無法前來弔唁的情況下,開始有越來越多人覺得沒必要「做給別人看」,選擇不做法會、也不辦告別式,直接火化的「直葬」。但日本墓地埋葬法規定,人死後必須經過24小時才能火化,所以從死亡到火化前的短暫空窗,讓一些火葬場兼做起葬儀社的業務。
東京都經營的火葬場「瑞江葬儀所」,每天從早上10到下午2點開爐,一天能處理25件,除了極少數因為特殊情況取消,幾乎每天100%全力運轉。它們推出的「直葬」方案,從接收遺體、寄棺、火化到納骨,215,500日圓(約59,000台幣),似乎比亡者旅館的費用更精省。
傳統上繁瑣的葬禮程序,省略到只剩火化步驟,使得火葬場的作業程序也出現變化。瑞江葬儀所所長高木康司表示:「2、3年前開始,要求火化前開棺道別的客人變多了,但火葬場的時間表很緊湊,通常只有5到10分鐘的時間。」
大體從冰櫃推出來到火化前的短短5分鐘,是見親人最後一面的唯一機會,看在經驗豐富的殯葬業者眼裡,態度語帶保留:「突然去火葬場,然後瞬間就結束了,有些人是事後才發現無法接受,才後悔『應該要好好念經跟舉辦告別式』。因為葬禮本來的目的,就是給家屬時間去接受親人已經逝去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