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0年共有10家外商壽險公司撤出台灣,包括蘇黎世人壽、ING人壽、宏利人壽、紐約人壽、AIG集團、大都會人壽以及匯豐人壽等都已經賣給本土壽險公司,「如果壽險這麼好做,這些外商為什麼要撤?」金控高層說。
壽險業者私下透露,早期的利率相當高,業者為了吸引保戶的資金,就設計7%到8%高預定利率的保單搶攻市場,但2000年央行開始把利率降低後,這些保單立刻呈現虧損狀態,因為業者把錢拿去買美國10年期公債的投資報酬率只有2.5%,一來一往就虧了好幾個百分點,產生利差損。
所幸,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也壓低利率並造成股市債市的大多頭,台灣壽險公司把錢拿去海外市場投資賺錢,緩解困境,即便如此,壽險公司宣稱的賺大錢,根本不能配發股息,因為金管會心知肚明,壽險公司潛藏的利差損沉痾並未解決。
麻煩的是債市和股市多頭結束,壽險公司原本可以藉此獲得喘息的「補藥」不但停下來,甚至還開始反咬一口,也因此出現壽險公司聯袂大虧的窘境。大型壽險公司投資部門主管說,「在美國聯準會不斷收回資金之後,金融市場的多頭盛宴已經結束,現在壽險業的苦日子來了。」
對此,一名股市大戶則嗆聲說,「乖乖買波克夏就好了,波克夏也是靠保險起家,股東平均年報酬率18%,保險公司別亂投資,長期也是賺錢,但台灣壽險公司老闆都認為自己很厲害,吳東進在飯局聽到王雪紅談話,就指示新壽在1,100元的高價買宏達電,這樣搞怎麼會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