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大公司的製作,每場會議至少有導演、1、2個製片、音樂總監等8個人在場。每個人都有意見,因此要想辦法讓大家滿意、開心,「這是做為電影配樂師很重要的技能」,畢竟創作這件事要讓人人開心是很不容易的。由於大成本電影牽涉很多商業利益,考量的因素自然比較多,要學會融合不同意見。
麥可唐納也分享電影配樂的大致流程。他表示,配樂家只負責原創音樂,為電影做出情緒和調性。至於很多電影還會穿插其他既有歌曲,那已不是配樂家的責任,由其他部門負責。
接到案子時,他先和製作團隊開會,後者會明確指示電影中各段落需要營造的情緒,如:悲傷、歡樂或角色的情感等。他初步完成這些段落式樂句,花2週製作模擬樂曲(mockup,以軟體做出來的音樂)請劇組提供意見後再調整。直到確認完整版,才請樂團演奏,並錄在影片的音軌裡。
踏入影視圈前,麥可唐納在劇場工作,曾說討厭像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那種磅礡商業的好萊塢配樂。他坦言後悔說過那樣的話,尤其因《少年Pi》提名奧斯卡的同一年,威廉斯也因《林肯》(Lincoln)入圍,兩人常在不同場合相遇,還好威廉斯人很好、不介意他說過的話。
如今麥可唐納已能了解電影配樂的迷人之處,還強調身為美國影藝學院的會員,他也曾把票投給威廉斯。
他慶幸自己是劇場起家,由於製作預算少,因此有很多創作空間和實驗自由。他的第一部電影配樂是艾騰伊格言的《闔家觀賞》(Family Viewing),當時他抱著做劇場音樂的態度,不受限於電影音樂的框架,如此一路延伸發展、做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