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2 06:37 臺北時間

【日本看K-POP】韓流為何能席捲全球?比賺錢更重要的事

mm-logo
文化
廣受全球迷妹喜愛的韓國偶像男團「防彈少年團BTS」。(翻攝自日本環球音樂官網)
廣受全球迷妹喜愛的韓國偶像男團「防彈少年團BTS」。(翻攝自日本環球音樂官網)
南韓的BTS連續2年來,都在美國告示牌排行與獎項中屢創佳績。K-POP在國際樂壇的成功,已成為全球注目的焦點。是什麼原因讓南韓娛樂圈這麼積極布局全球?
韓流為何能風靡全球?對於這個問題,南韓最大的音樂公司SM Entertainment創辦人李秀滿在接受日本《週刊現代》雜誌訪問時,是這樣回答的:「日本坐擁世界規模第二大的音樂市場,可以靠龐大的內需市場來支撐。韓國市場小,不得不走出去。」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經濟無法解釋K-POP現象

的確,根據2017年全世界國家的貿易依存度排名,南韓高居全球第45名,極為仰賴國外市場,而日本則僅排137名。問題是,貿易依存度和南韓差不多甚至更高的國家,如台灣,出口流行音樂的力道,都遠遠不及韓國。可見內需市場夠不夠大並非重點。
以產業規模來看,娛樂內容產業跟製造業相比,市場壓倒性地小,投資效益向來不是特別高。以日本為例,日本GDP共550兆日圓,其中內容產業僅占12至13兆日圓。韓國也一樣:根據華爾街日報統計,三星電子2017年的營收約239.5兆韓圜,而SM Entertainment只有3,653.8億韓圜,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再則,歌手的人氣起起起伏伏,因此娛樂產業跟製造業比起來極不穩定。怎麼打算盤,把南韓娛樂產業推向全球都不是穩當的投資。
以時間來看,南韓早在1990年代末起,就已積極經營中國市場,當時中國根本還沒起飛經濟起飛,而且還是盜版王國。
由此看來,要解釋K-POP為何能風靡全球,光用經濟和市場規模的角度是遠遠不足的。
SM Entertainment旗下男團H.O.T.,早在2000年便在北京舉辦演唱會,乃為韓國明星第一人者。圖為去年該團的復出演唱會。(翻攝自日本wikipedia)

讓K-POP走出世界 路途艱辛

讓音樂走出南韓,甚至走出亞洲,是極為艱辛的一條路。創立JYP演藝經紀公司的朴軫永就曾表示,進軍美國需要花費130萬美元,即使以演唱會相關收益做為主要收入,仍舊是赤字狀態。
朴軫永在南韓樂壇早就是教父級人物,而他的弟子Rain在亞洲各國的人氣,就足以帶來滿滿的鈔票,根本沒有赴美的必要。但朴軫永卻不顧慘敗的風險,勇闖美國;Rain在美國的發展也歷經一番苦戰。
根據朝鮮日報報導,2016年南韓流行音樂產業總輸出額中,北美市場僅占0.3%,可說是杯水車薪。而根據南韓文化體育觀光部的數字,2017年韓國音樂輸出額共4億4,257萬美元,而北美市場僅約1.2億日圓。
這是何苦來哉呢?為何韓星對海外市場仍是趨之若鶩?
超人氣的Rain,當年初闖美國,卻也吃過因不擅英語,錯失上電視機會的苦頭。圖為Rain代言的服飾廣告。(翻攝自youtube)

比賺錢更重要的事

《週刊現代》的分析指出,對K-POP界而言,海外市場有著比「賺錢」更加特殊的意義。這份意義說來也很單純,就是「為了在國外被認可」,打造「能在亞洲、美國乃至於全世界活躍的巨星」的夢想。
而以「培育亞洲歌手的亞洲公司」為宗旨的SM Entertainment,之所以特別重視中國市場,最主要的因素在於地緣政治和文化。中韓兩國自古關係密切,藉由稱霸中國市場,在經濟、文化方面,超越並稱霸過去的朝貢宗主國盛況,正是李秀滿的夢想。

音樂人的熱情大夢

此外,像李秀滿、Big Hit娛樂創辦人房時爀等經營者,他們都是音樂人出身,深受西洋民謠、靈魂樂與嘻哈音樂所影響。也就是說,他們自己深深了解,「音樂受到歡迎」這件事有著無價的快樂。
《週刊現代》最後分析指出,可見這一切並非「走出南韓以外的巨大市場撈金去」這麼單純。K-POP之所以有今日的局面,在於主事者具備「勇於闖蕩的熱情」。
資料來源:週刊現代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