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18 06:34 臺北時間

【美名校入學醜聞(中)】教育成了有錢人鞏固社會階級的事業

mm-logo
文化
2019年3月12日,美國波士顿,聯邦檢察官萊林宣布2名SAT/ACT考试人員、1名監考員、9名大學教練、1一名大學行政人員和33名家長涉大學招生詐欺案被起訴。(東方IC)
2019年3月12日,美國波士顿,聯邦檢察官萊林宣布2名SAT/ACT考试人員、1名監考員、9名大學教練、1一名大學行政人員和33名家長涉大學招生詐欺案被起訴。(東方IC)
教育被視為是協助貧窮階級脫貧,促成社會流動的手段。不過美國一些名校的招生制度卻暗藏巧門,讓富人菁英階級的下一代進一步強化既有的社經地位。
美國爆發申請名校入學的弊案,據麻州聯邦檢察官萊林(Andrew E. Lelling)在記者會的說法:「家長是這起欺詐案的主要行動者。」他說這些家長利用他們的財富為自己的孩子創造單獨的、不公正的入學通道。
「該案真正的受害者是刻苦努力的學生們」,他們被「資質遠不如他們、由家人用金錢開道的學生」在錄取過程中擠佔了位置,萊林如此說。
不過,檢察官的說法對照美國名校的入學制度來看,法律保護的似乎只是校方的私有財產,而不是公平選才的制度。
有錢的父母想走偏門假造成績或資格,但是更有錢的父母其實讓子女「正當地」入名校方法門路更多。
以「校友子女優先」(legacy preference)政策為例,它讓校友的子女有更多機會入學。道理不難理解,菁英名校的校友多半事業有成,或子承父蔭、或名門聯姻。不論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這些名校的校友子女申請入學成功率都都比一般生高出二到三倍。即使第一年申請不過,他們還可以利用所謂「空檔年」(gap year)的漏洞在第二年補額入學。
根據一項研究,校友子女優先入學的效果相當於入學測驗SAT加分160分(舊制滿分為1600分)。美國政二代、富二代多半出自常春藤名校自然就不足為奇。
另外還有捐款優先(donor preference)政策。有錢的父母不需賄賂教練,其實可以直接賄賂學校。(好吧,用賄賂這個詞也許不完全準確,因為對學校的捐款和學生入學不可以有明確的對價關係,否則就犯法了。)
不過《華盛頓郵報》兩年前曾經報導過,一些名校有所謂年度「VIP申請觀察名單」。申請入學學生如果他們的父母是捐款給學校的大金主,他們的檔案資料上會註記「$500k. Must be on WL. 」意思是捐款50萬美元,要列入等候名單(wait list)。除此之外,捐款給學校還有另外的好處,可以免稅!
照常理推論,捐的錢越多自然入學成功的機會就越大。名校的校友私下都會打聽要入學的「價碼」是多少。拿川普的女婿兼白宮高級顧問庫西納為例。他在父親捐了250萬美元之後不久進了哈佛大學。他的高中學校官員說,「學校裡沒有人會認為他的成績能進哈佛,他的GPA分數不夠,他的SAT成績不夠」。但顯然,他父親捐的錢夠。
不是超級有錢的父母,只好和不是那麼有錢的父母比。他們其他的方法是參加SAT大學入學測驗的補習班、找家教、或是找體育老師幫忙。提早提出申請有較高的入學機會,這對有錢的家庭比較有利,因為提早申請的流程優先於獎助學金的申請。有的學校喜歡招收對該校「有特別濃厚興趣」的學生。意思是說他們在高中時代就曾經到他們的學校參觀,認識校園的設施甚至參與活動。這對有錢搭飛機、住旅館到名校訪問的有錢子弟更有機會。
一個數據是幾個菁英名校包括耶魯、杜克、史丹佛、和維克森林,他們招收學生,家庭收入在全美1%的人數,要比家庭收入底層60%的學生總和還要多。
所以,FBI的調查舞弊當然是值得喝采,但是真正的問題卻像是房間裡的大象。教育是窮人子女擺脫窮困的機會,但是頂尖名校的功能似乎是在強化社會階級的不公平。
參考資料:New Yorker, New York Times, Guardian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