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當然是最優先的理由。首先器材就是一筆費用,再者如果是全職YouTuber,走紅前也需要一筆生活費。這行業沒有底薪,沒有任何可預測的走紅曲線,沒有升遷制度,說得直接一點,接近沒有任何保障。你付出的一切金錢、時間和創意,都是投資,但可能全數無法回收。
你需要設立停損點。
先有工作的好處是,你會知道這個社會是如何運作的,社會上的一般人又是如何生活?
以小玉來說,也不是一開始就能過自給自足、衣食無缺的日子。他說:「我算是高三畢業後就沒有再上學,經歷了一段很窮的日子,一個人在外面住。那時候在做樂器,算是合資開店,但在宜蘭沒什麼市場,就很窮很窮,所以後來才來台北。」這也是他創作〈沒用的大學生〉這首歌的主因,「因為我真的也經歷過很窮很窮,沒有錢吃飯的時候。」
便放棄了樂器行的工作,去工地搭鷹架,「那時候蠻賺的,有一點錢了,就決定再試看看,上來台北。因為我一直很想做自己的音樂作品。」他徵選上偶像練習生名額,一邊培訓,一邊做YouTuber,2、3個月後就紅了,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小玉。
華森也說,當YouTuber之前,他做過幾份服務業的工作,他說:「我以前是不擅交際的。因為我讀的學校是男生班,所以我那時候不大知道要怎麼跟女生接觸,有點害怕跟她們溝通,但是出去外面打工,就接觸到很多人。我一開始也是很慢熟,但是到電影院打工後我有當到領班…你要負責很多大小事,有點像船長的大副,學了非常多東西,包括要負責任這件事情,因為我以前是一個很不負責任的人。」
路路在成為YouTuber前,也做過便利商店工作,「增強了我的抗壓性。」說出了以上的準備,除了「錢」和「經濟值」之外的最大重點,就是抵禦酸民留言的能力。雖然還是難免灼身,至少痛覺神經有練過,皮也是老皮了,不用直接拿嫩肉去面對烈焰。
不過,除了有錢,有經驗值,華森還是認為,先不要把YouTuber當唯一職業比較好:「我覺得他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把自己最快樂的那一面展現出來。因為你把YouTuber當工作後,快樂的那一面一定會被壓抑住。如果你覺得拍影片那一面是你最快樂的一面,那你進YouTuber就會死,你會馬上消失,因為你做這份工作不會快樂…」
有點驚悚,但危言不是為了聳聽,只是過來人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