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的政策面對來自業者強大的壓力,需要高度的道德勇氣、以及精緻的政策手腕,是近年來弱勢政府罕見的強勢作為,絕對值得一定的掌聲。
台灣壽險業已經成為「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ll)的巨獸,壽險公會統計2018年全年,壽險業總保費收入達到3兆2,963億元,幾乎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全年稅收的2倍,相較於銀行業12倍的資本槓桿(有1元資本可以做12元的生意),壽險業的資本槓桿倍數高達50倍,以超高的槓桿管理巨額資金的壽險公司,只要遇到全球金融市場稍大的風吹草動,就會發生動搖國本的災難。
壽險公司為了營運成長,養成了難以想像的吸金巨獸,台灣壽險公司有兩個看起來非常危險的世界第一,首先,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世界各國保險業的總資產占國民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全球平均值略高於5%,但是台灣在去年已經高達150%,是無人可及的全球第一,而且是日本的2倍、新加坡的3倍。
第二個世界第一是海外投資比重,去年高達68%,18年新台幣匯率升貶略有波動,造成高達2,309億元的匯兌成本,全年的匯率避險成本加上評價損失高達4,840億元。這個數字嚇壞所有業者。龐大的壽險海外投資,迫使新台幣「只能貶值不能升值」,成為台灣金融安定、經濟穩定發展極大的威脅。
經歷了慘痛的金融海嘯,全世界金融主管機關都用盡全力確保壽險公司以及金融機構的穩健經營,降低槓桿倍數,強化資本結構。台灣雖然也有嚴謹的金融監管,壽險業的經營卻反向膨脹,如今面臨全球壽險會計準則IFRS 17的施行,資產過度膨脹的台灣壽險業者面臨了龐大的增資壓力,金管會提出的五大藥方,就是要引導壽險業者在2021年前補足準備金,達到2025年接軌IFRS 17的目標。
壽險業資產過度膨脹的現象不能怪業者,央行長期低利率,使得退休族與儲蓄者必須尋求稍高的利率,而高達38萬名壽險從業人員為了生計,自然全力爭取儲蓄者把資金投放在海外高利率的產品,但是「大到不能倒」的壽險公司對台灣金融穩定帶來龐大的風險,必須有人出面導正。金管會的五藥方因此值得一定的掌聲,因為,沒有金融安定,台灣國富民安的現狀就會一夕化為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