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戲龍頭 黃強華
1955年生於雲林
遠東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科畢業
影視代表經歷:
- 2019年推出劇集《霹靂英雄戰紀之刀說異數》
- 2015年電影《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上映
- 2000年更名霹靂國際多媒體,推出電影《聖石傳說》
- 1996年成立大智育樂,任董事長、編劇總監
5代傳承的霹靂布袋戲,80年代起以《霹靂金光》系列打響名號,1988年要角素還真初登場,從此奠定霹靂布袋戲的品牌重心。
5年前霹靂以3.9億元資本額股票上櫃,仿效美國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展開霹靂英雄宇宙計畫。今年一月底開始,霹靂將經典劇集《霹靂異數》以電影規格改編成43集《霹靂英雄戰紀之刀說異數》(以下稱《刀說》),平均每集製作費高達600萬元,每週二在威秀影城播出,完成連續播出18週的計畫。
身兼《刀說》總導演及編劇的董事長黃強華,師承曾祖父黃馬、祖父黃海岱、父親黃俊雄的布袋戲血脈,與二弟黃文擇共掌霹靂布袋戲大業,1992年成立大霹靂節目錄製公司,如今已成當今布袋戲產業龍頭,更傳承至其子黃亮勛。
黃強華從父親黃俊雄布袋戲時期即擔任編劇,至今超過30年。他分析,過去的布袋戲劇情,會讓觀眾覺得門檻高,「因為剛看時會不容易懂。但這齣戲不一樣,前20集我們引用舊作,從21集起劇情更新,並在結局埋下伏筆。」他親力親為,與年輕團隊共同改編,就是為了讓沒看過戲的年輕觀眾快速了解每個角色。
為讓霹靂布袋戲順利登上大銀幕,夠格在Netflix與各國作品競爭,黃強華必須產出符合國際規格的作品。他大幅提升製作、運鏡等技術水準,耗時2年製作,改變傳統戲偶只能以「橫向平面」的走位方式,在場景加入縱深,讓畫面更立體,甚至克服操偶師穿幫問題,讓首尊以矽膠捏塑的裸體男偶「花信風」能夠靈活走動。
黃強華強調,Netflix看重霹靂布袋戲足以代表台灣文化,又擁有大量粉絲基礎,合作將《刀說》翻譯成英、日、韓、泰文等7種語言,7月中旬上架後於200個國家及地區同步播出,光是劇中人名、武功招式、出場詩等翻譯,雙方就花了一年多來回確認。
《刀說》在影城上映,為了第一時間獲得反饋,黃亮勛特別安排工作人員,在影廳現場收集觀眾意見。
「跨足海外市場,每一步都要很謹慎,從製作、翻譯、宣發都得做到扎實。」霹靂多媒體副總、《刀說》總監製黃亮勛指出,雖全台只有5個廳放映、每週僅一場,總場次不過90場,滿座率卻達7成,為霹靂宇宙邁出一大步。「我們目標不在創造盈收,而是希望透過大銀幕,讓粉絲體驗高質感的觀影享受,同時醞釀年底的素還真電影。」
為了第一時間獲得觀影反饋,黃亮勛特別安排工作人員,在影廳現場收集觀眾意見。「粉絲大多對《刀說》單口配音改成多口配音有意見,但這條路勢必得走,不然永遠只能在原地踏步。」
霹靂布袋戲一人分飾多角的傳統配音方式已成經典,以往皆由「八音才子」黃文擇披掛上陣。2000年霹靂推出布袋戲電影《聖石傳說》創上億元票房,但2015年提升動畫技術,推出中文發音、劇情跳脫霹靂框架的《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回收卻不如預期。黃強華坦言:「市場上有些東西不該丟,聲音是戲迷非常重視的,布袋戲不能沒台語。」
霹靂除了投鉅資培養本土聲優,將聲優市場做起來,也與出版社合作漫畫、輕小說,建立霹靂宇宙觀。
因胞弟黃文擇年屆退休,黃強華認知到台語傳承刻不容緩,5年前開始提倡多口配音,就運用在《刀說》裡,「布袋戲配音有難度,除了發音正確、流利,還要會表演。」他找來10多位專業八點檔配音員,卻發現配音員習慣的配音方式,與布袋戲文言文發音表達不同,特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吳明德教授正音,再請一位聲音導演指導語言表演,「先背腳本,然後一字一句正音,熟了再做喜怒哀樂情緒表演。」
黃強華重申,霹靂的目標就是栽培、延攬年輕人才。除了效法日本聲優產業,投入大量資金教育、包裝本土聲優,將聲優市場做起來以外,他亦從華聯國際找來七年級的行銷經理與製作總監周悌,擔任霹靂旗下偶動漫娛樂事業部總經理,專責打造霹靂英雄宇宙。
周悌認為,霹靂與漫威、星際大戰的粉絲有許多相似處,皆有粉絲專屬的「道友」社交活動與討論版,會針對此設計一系列活動。例如在中國大陸西塘漢服節以及威秀影廳舉辦素還真、風采鈴結婚儀式,凝聚粉絲向心力。
「我們希望透過類似日本祭典的大型活動,把大家聚在一起,享受霹靂布袋戲的感動。」同時與出版社合作漫畫、輕小說建立霹靂宇宙觀,書中每個英雄故事都會影響未來電影劇情走向。
去年4月,霹靂在遊戲直播平台Twitch進行為期89天、24小時線上直播2千多集劇集,同時在線人數最多達8千500多人,創下平台紀錄。黃強華說,3年前與日本合作的《東離劍遊記》很成功,今年也將開播第三季劇場版,但他認為還不夠,「霹靂的獨特性難以取代,跨足海外市場後,下一步是要進軍好萊塢,讓霹靂走得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