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1 08:21 臺北時間

宜蘭老翁撿未爆彈慘死 意外多是民眾自行拆解

mm-logo
時事
國軍未爆彈小組旋即抵達現場,初步研判是二戰時軍用砲彈。示意圖非現場(翻攝自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國軍未爆彈小組旋即抵達現場,初步研判是二戰時軍用砲彈。示意圖非現場(翻攝自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昨(20)日,在宜蘭縣頭城鎮濱海路發生一起爆裂物爆炸意外,當場造成一名吳姓老翁當場死亡,死狀淒慘,晚間國軍未爆彈小組旋即抵達現場,初步研判是二戰時軍用砲彈,但年代型號難以辨認,將由軍方未爆彈小組帶回做進一步的鑑定。
本刊調查,近年來平均每一年在全省各地均有民眾撿到未爆彈,以2016年11月民眾於金門發現多達60餘顆的未爆彈數量最多。在撿拾未爆彈傷亡人數方面,2012年一名拾荒為業男子,在彰化濁水溪岸撿未爆彈遭炸死;2017年1月金門一名男子拾獲未爆彈欲自行拆解結果發生爆炸,雙手粉碎性骨折。
而發現未爆彈未釀災的,均是不自行拆解立即通知警方。去年4月在嘉義民雄工地也發現未爆彈,發現民眾緊急通知警方處理;今年七月新北市淡水民眾在住家後院發現未爆彈,也是民眾通知警方後由軍方接手緊急處理。
由於未爆彈、不明信號彈均有一定程度之危險,內政部警政署於85年5月將未爆彈通報列為警察重要工作實施的計畫,更明文規定當警方獲知時,需立即通報軍方未爆彈處理中心,但無論警方或是軍方,迄今仍無法完全掌握在二戰時期,在台灣本島遺留下的未爆彈數量。
本刊調查,過去因戰地關係,金門早年許多民眾靠著撿拾彈殼賣給鋼刀店維生,直至2013年金門宣布排雷計畫清除未爆彈完畢。日前金門縣政府也曾多次呼籲民眾不要自行拆解未爆彈以免發生憾事,但相較於金門,台灣本島民眾對未爆彈的警覺程度顯然較低,顯然此次意外的發生,就是宣導不足所致。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2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