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0 06:14 臺北時間

【中東影武者(三)】因為他 伊朗成為中東地區的反西方盟主

mm-logo
文化
蘇萊曼尼遭美軍刺殺,伊朗德黑蘭街頭民眾發起示威。(網路截圖:wikiwand)
蘇萊曼尼遭美軍刺殺,伊朗德黑蘭街頭民眾發起示威。(網路截圖:wikiwand)
美國和伊朗是長期的死對頭,不過在九一一事件之後,美伊關係其實一度出現轉圜的跡象。而聖城旅的蘇萊曼尼,正是伊朗方面主要斡旋者之一。
1998年,蘇萊曼尼被任命為聖城軍指揮官。在他手下,這個組織發展成龐大的網絡,專職海外的情報、財務、政治、破壞、和特遣任務。它的總部就位在德黑蘭的前美國大使館,成員總數在1萬到2萬人之間。成員除了考量能力和也考量他們對伊斯蘭革命的效忠程度。他們必須在伊朗古城庫姆(Qom)的「聖城任務學院」受訓,然後到伊拉克、阿富汗等地接受實地的任務實習,展開行動時通常偽裝成伊朗建築工人。
蘇萊曼尼上任後,強化了與黎巴嫩真主黨的聯繫。當時以色列長期佔領黎巴嫩南部,蘇萊曼尼的聖城軍在當地協助真主黨的訓練、諮詢、以及執行軍事計畫。2000年,在真主黨無止盡的攻擊騷擾下,不堪其擾的以色列決定撤出黎巴嫩南部。這是什葉派一場標誌性的勝利。
此後伊朗開始資助中東各地什葉派的武裝組織,從巴格達到貝魯特,從巴林、沙烏地到葉門,甚至也包括了支持遜尼派的哈瑪斯組織。據西方外交官員的說法,伊朗一開始並無意建立中東反抗軸心,但是天時地利給了伊朗機會,在每個地區「蘇萊曼尼總是腦袋比人靈光、手腳比人更快、而且掌握資源更有效。」伊朗因為他,逐步建立了中東反西方的盟主地位。

朝聖者卡森姆

有「美國的阿拉伯的勞倫斯」之稱的美國大使柯洛克(Ryan Corcker),曾在《紐約客》的專訪中,暢談與蘇萊曼尼交手的經驗。在他眼中,蘇萊曼尼務實而善謀略。911恐怖攻擊之後,柯羅克曾秘密飛訪日內瓦與伊朗官員談判。他發現這些官員回報的對象叫做「朝聖者卡森姆」(Haji Qassem),而卡森姆就是蘇萊曼尼的名字。
儘管美國自1980年就與伊朗斷交,但顯然伊朗方面迫切希望和美國合作,打擊他們的共同敵人———阿富汗的塔利班,甚至對小布希政府遲遲不動手感到很不耐煩。
柯洛克提到了在戰爭初期與伊朗的秘密合作。有次,伊朗的首席談判官員向柯洛克出示一張塔利班兵力佈署的地圖,開門見山說:「我們的建議是這樣,先攻打這裡,然後過來攻打這裡。理由是這樣 . . .」柯洛克對他們的情報驚訝不已:「等等,可以讓我做一下筆記嗎?」伊朗官員回答:「這地圖你可以留著。」
美國和伊朗的情報交流是雙邊並進的。美國也曾提供情報,協助伊朗逮捕一名窩藏在國內的蓋達成員;伊朗將他逮捕後交給了阿富汗的新政府,之後又轉交到美國人手上。伊朗談判官員曾說:「朝聖者卡森姆很滿意我們的合作。」

小布希一句話改變了歷史

不過雙方的善意並不長久。2002年,當時擔任駐阿富汗代理大使的柯洛克半夜被幕僚叫醒,發現小布希總統剛發表了年度國情咨文演說,把伊朗列為「邪惡軸心」的一員。隔天他在喀布爾的聯合國大樓與伊朗官員會面,對方怒氣沖沖,「你把我害慘了,蘇萊曼尼氣壞了,他覺得被陷害了。」伊朗官員告訴柯洛克,重新評估美伊關係在伊朗國內本來就要冒很大的政治風險,現在小布希的發言,已讓伊朗內部的主和派成了挨批的對象。柯洛克回想當時,他說:「就差那麼一點點。一場演說裡的一個字,就改變了歷史。」美國和伊朗的秘密合作,就這樣嘎然而止。
參考資料:New Yorker, Atlantic, Al Jazeera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