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當初《罩得住》的設計發想,王雅涵表示完全是靈光乍現。2月中她在一個「翻轉教育」的研習活動中,指導學校老師在教學中應用桌遊;在聊到把生活中事物轉化成遊戲時,就有了靈感。「很多簡單遊戲都會有那種......搶牌啊、配對啊的機制;我就想到其實『搶口罩』這件事情,好像滿適合可以變成一個遊戲的。」
她回憶,在武漢肺炎疫情初始之際,台灣一度興起口罩搶購潮。由於產能有限,為了遏止過度囤積,政府啟動了口罩實名制,也不斷提出呼籲「把口罩留給需要的人」。當時網路上還有懶人包介紹各種口罩差異、及建議的使用族群;「我就覺得,讓需要(口罩)的人,都可以得到適合的口罩,才是最好的防疫方法。而配對的遊戲機制就可以搭配。」
「實際想這個遊戲的內容,大概就是一個晚餐的時間。」王雅涵邊吃飯邊寫下了玩法,後來又用電腦畫了卡牌自己試玩。她原本沒有想要出版發行的想法,但因為想聽聽其他人的意見,看遊戲好不好玩,「好玩的話,以後上課我可能可以自己印啊、玩啊。」所以她把設計傳給了好友、也是2Plus桌遊設計工作室負責人王亞灣。
「基本上,她整個遊戲都已經做好了,大概8成到9成,」王亞灣回想第一次玩到《罩得住》時,就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作品,這個一定要發。」
她還記得當天是2月18日,試玩後2Plus團隊就立即啟動遊戲製作,由資深桌遊設計師龔義詔擔任編輯,並進行數據微調;因為出版時程較趕,較費時的美術還特別請外包插畫家協助。「他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就開始畫,好像整個228假期也在畫。」僅花了約一個月左右、3月25日就迅速推出這部作品。
「我們有一個半公益推廣的概念,」王亞灣解釋,過往2Plus做原創遊戲大多是以精裝規格推出,而《罩得住》是以卡牌為主,「我們就做得像UNO一樣的紙盒吊卡,」定價也較低,讓人比較容易入手;如果是醫療人員、公衛體系或是學校教學使用也另有優惠。另外她也請王雅涵做了一份簡報,便於運用在防疫觀念的推廣。
模擬資源分配 過度囤積會扣分
《罩得住》的遊戲時間大約10分鐘左右,卡牌分為「人物牌」「功能牌」,另外還有一張「肥皂牌」。遊戲進行的主要兩個動作就是「抽人物牌」到自己手中,以及「翻功能牌」到桌上;其中人物牌又包含了「健康的人」「生病的人」「老弱婦孺」跟「醫護人員」,而口罩相關的功能牌則有「布口罩」「活性碳口罩」「醫療用口罩」及「N95口罩」。遊戲分數主要會由人物牌及搭配的口罩獲得,也就是「 分配資源」的概念。
舉例來說,如果最終結算分數時,有「醫護人員」搭配「N95口罩」的組合,可以一口氣拿到3分;但如果配對錯誤,像是「N95口罩」給了「生病的人」,就無法獲得分數。甚至如果玩家手上有「老弱婦孺」「醫護人員」及「生病的人」,在遊戲結束前卻無法搭配到任何口罩,那還會被倒扣分數,因為無法提供適當的防護;但如果又為此手中拿取了太多口罩牌,最後卻沒有人可以分配,也會被扣分,藉以懲罰「過度囤積」的問題。
「我們不能獨占,」王亞灣解釋,「我們要透過遊戲機制,強制分配(口罩)給不同的人。」
「台灣目前是防疫做得相對好的地方;那台灣做得相對好的,其實口罩是非常重要的。」王亞灣認為這包含了口罩的控管,以及台灣人大多都能接受戴口罩。她觀察現在歐美疫情失控,不愛戴口罩也是原因之一。而這款遊戲也可以傳達適當穿戴口罩的重要性;「我們做的時候是做雙語,所以卡片上面有英文,然後說明書我們也預備好的英文的版本,如果國外的朋友他們有興趣的話,他們可以直接(官網)下載我們的說明書。」
(翻攝自2Plus Game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