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肺炎病毒肆虐範圍擴散的過程中,許多國家深切感受,過去30年的全球化發展,固然給人類帶來更便利的享受、更多元的科技產品、更低亷的消費水準,但相對地,過度依賴中國工廠製造、採購來源單一化及供應鏈的突然斷裂,都顯現在防疫醫療用品、民生消費品及工業零組件的突然短缺,已經構成國安層級的風險,不得不採取對策設法扭轉。
美國依賴中國市場的程度最嚴重,因此2年前爆發中美貿易戰,川普政府大幅提高進口關稅,目標就是導引各項原本大量集中在中國製造的商品,積極尋求供應來源的多元化;這次更進一步,計畫同意美國企業自中遷回的支出費用化,藉著政府實質補助,降低廠商回流的成本。日本則是在最近推出抗疫經濟紓困方案中,撥出約22億美元,幫助製造業者將生產基地遷出中國。另外,德、英、印度、澳洲等國,則擔心中資「以疫謀併」本國指標性企業,紛紛修改法令,採取更嚴格限制措施。
中國經濟能夠持續快速成長,本來就是靠著國外投資者,不斷帶進資金、技術和經營管理能力,創造更多附加價值累積而得的成果。早年改革開放剛起步的階段,外資看好中國經濟發展潛力無窮,因此資金大量湧入,經濟成長率也年年躍升,呈現人類史上罕見的榮景。惜乎中國近幾年舉國上下志得意滿、驕態畢露,「民族偉大復興」取代「和平崛起」,讓鄰近國家感受極大威脅,其他世界強權也轉採抗衡態度。此次新冠肺炎瘟疫爆於武漢,中國沒有謙卑致歉,反而高調自我宣傳,難怪各國信賴感降低,開始「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病毒疫情之後的美中對抗,中方明顯處於不利地位。目前中國外滙儲備持續下降至3.06兆美元,比歷史最高時的3.99兆美元,少了近1兆美元。資金外流本來就很嚴重,再加上最近出口巨幅衰退,外滙存底再降本可預期,更無力在金融領域挑戰美國。另外,中國的科技水準,與美國之間還有明顯差距,往後面對各國刻意抵制,競爭力只有更趨薄弱。
隨著美中對抗升高,後病毒時代的國際經濟形勢,對中國非常不利。昔日大舉西進的台商,有些早已撤退,一部分轉往東協國家,還有一部分鮭魚返鄉;最近在經濟部積極鼓勵下,回台設廠更為踴躍。台灣在冷戰時代,就靠著美國提供的市場,創造經濟奇蹟,如今發展條件更為完備,難怪不少企業家樂觀預期,往後將可迎接台灣黃金10年、20年甚至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