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併購帶給企業究竟是喜?是悲?其實企業併購就像是人的心情,企業會去感受到它喜怒哀樂,即令在一個企業併購案當中,在不同的併購階段也會呈現出喜怒哀樂各種不同的面貌。
企業一般會以喜悅的心去追求成長,而併購恰是企業成長相對快速便捷的方法。就此而言,所展現的是「喜」。然企業併購是二家以上企業的一起互動,有意願進行併購的雙方並不保證兩邊能和睦收場,更遑論雙方若以非合意為起手式,更是令人怒火中來、怒氣沖天,雙方能和諧共舞不錙銖必較是萬幸;雙方為公司、為股東、為員工、為客戶一怒衝冠是常有之戲碼。且併購講求綜效,經營好的公司要藉併購更上層樓,經營面臨困境的公司要藉併購圖存改造。但凡事有所期待就會有所失落,怨懟就會哀怨。尤其是在併購下的人力優化更可能帶來哀傷。然這一切會在公司整併得宜,成長加速版圖擴張,公司轉型升級;瀕臨絕境之企業換身續命,這也是善用企業併購所有最終的快樂。
在企業併購計畫的進展過程中,隨著兩邊接觸相識、查核談判、條件交換、交易定案,企業在不同的階段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初始有意願的雙方藉由上下游、同業或中介機構媒介而有相識共創成長願景的喜悅,然喜悅起於相遇時,接下來雙方短兵相接進入了併購條件談判,各項實地查核的進行,隨著步調的進程,雙方擺出的對仗在談判桌的兩方為確保一己的權益經常要怒目相視。
再接下來進入併購條件能否合意的深水區,雙方你來我往,皆盼哀兵必勝,一方全贏或一方全輸是無法談成一個合意的併購交易。也惟有各方有得也有失,有進也有退方能成就交易。此時為達成共識,在談判當中退讓失去的悲哀實不足為外人道。最後一刻雙方終究要定出能否簽約成交,成交終有成交的快樂,沒能成交有沒能成交的原由道理,但如釋重負又是另一種形式的快樂。
人生的喜、怒、哀、樂,企業併購也只是反映企業人生的寫照呢!
陳泰明
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資深顧問,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副理事長,專門協助企業從事併購逾27年,同時在政大法學院法律碩士在職專班講授「企業併購專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