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9 11:10 臺北時間

【美國疫情】為何就是有人死不戴口罩?專家:「部落主義」「認知失調」所致

mm-logo
文化
美國武漢肺炎疫情未見減緩,不少人依舊堅持拒戴口罩。(網路截圖:pixabay)
美國武漢肺炎疫情未見減緩,不少人依舊堅持拒戴口罩。(網路截圖:pixabay)
加州奧克蘭一家麥當勞得來速員工,因為勸導顧客戴口罩,被憤怒的顧客毆打、掐喉、搧巴掌。
紐約火島海灘派對,數以百計男女摩肩擦踵,未戴口罩,無視社交距離禁令。
川普雖然迫於形勢,改口說「完全支持戴口罩」,不過國慶白宮派對,照樣 無 人 戴 口 罩。
在口罩可能攸關生死的時刻,許多人可能大惑不解,這些美國人到底在想什麼?
有人可能歸因於西方文化差異、人權觀念的不同。美國心理學家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則是認為,抗拒口罩,根源自部分美國人根深蒂固的部落主義(tribalism)心態。
以《再啟蒙的年代》等多部著作躋身暢銷作家之林的哈佛心理學教授史迪芬.平克,最近在《鸚鵡螺》期刊,接受科學專欄作家巴澤爾(Robert Bazell)專訪,從文化角度探討美國人抗拒社交距離、反對口罩的心態。
他認為民眾抗拒公衛建言是部落主義心態,「我要和我的部落族人站在一起」。它不只是單純的從眾,還包括了道德因素。
他說:「這些人們把他們的部落,視為受到敵對陣營迫害或傷害的受害者。」拒戴口罩,對於不屬於這個團體裡的人,可能會感到奇怪,甚至對他們心存鄙夷。但是,他們相信自己的行為,至少在象徵意義上是為他們的群體伸張正義。
平克說,如果我們從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設想,應該較容易理解。「一些右派的人們,確實對參加黑人平權(Black Lives Matter)示威遊行的人們提出了這個問題。他們人群聚集。他們大吼大叫。他們呼口號。其中很多人沒戴口罩。」
「如果我們想像這些示威者的回答,或許可以多一些理解。就算我們自己有效忠的對象,認定哪些訴求有正當性,哪些比較沒有正當性,但你要問的是他們的心理,問問這些人在想什麼。那些不戴口罩上街頭、喊口罩的人在想什麼?還有,一些說這樣沒問題的公衛專家在想什麼?」
所謂科學,無時不刻和政治與宗教發生衝撞。在美國的口罩爭議裡,許多反對戴口罩的人訴諸於上帝、訴諸於人權,事實上美國文化裡,關於氣候變遷、疫苗、基改食物等議題,也常見信仰與科學的爭議。
耶魯大學教授卡韓(Dan Kahan)指出,人們渴望隸屬於某個團體的需求(政治的、或是宗教的),往往凌駕於科學事實之上。他說:「人們難以接受的是,他們認定是高尚的行為卻是對社會有害,也難接受他們認為低下的行為是對社會有益。因為接受這樣的說法,會讓他與他們同儕之間產生摩擦,他們在情感上自然會強烈抗拒。」
平克同意卡韓的看法,不過他強調,要做出正確的事,對每個人都不是易事。以武漢肺炎病毒為例,怎樣才算鐵錚錚的事實?我們其實很難確定知道,到底間接接觸的感染機率高不高、1.5公尺的社交距離是否足夠、甚至口罩是否能有效阻隔病毒。
他說:「從科學家的觀點來看,訊息的變化並不意外。因為無知是我們的自然狀態。我們只能從數據中學習,隨著數據不斷湧入,我們的知識和最佳做法也會改變。」
「不過,由於人們把專家當成了諭示者(oracles),而不是實驗者、或嘗試錯誤的探索者,因此他們認定專家應該一開始就知道最好的策略,要不然他們就是不適任,應該被撤換。」平克說,科學正好相反,其實所有人都是一無所知,「你必須去學習。」
心理學家費斯汀格(Leon Festinger)在五零年代創造了「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這個科學術語。他說,當我們的信念和事實出現不一致時,為了讓自己的理念和行動沒有衝突,我們自然而然會設計出一套合理化的說詞來支持自己的行動。
平克仍為,在如今的疫情年代,認知失調的情況可能更上層樓。他說「這不只是人們像邏輯學家一樣,對於衝突矛盾感到困擾」。「他們困擾的是,一些事實似乎挑戰了他們『有能力、具自主性、有道德感』的自我形象 . . .當某些信念與「我在掌控中、我是好人、我有能力」的信念無法相容時,就是過度想要合理化的情況出現的時候。」
而起這種合理化,幾乎必然是導致人們從樂觀美好的、個人主義的角度看事情。平克拿不繫安全帶的駕駛來比喻不戴口罩的人們。
他說:「有很多人不綁安全帶。這是愚蠢的事,因為車禍的後果可能很慘重。但是人們多半認定自己不會死於車禍,這想法並沒有錯,因為個別的風險低。但總體來看,這卻是愚蠢的決定。而冠狀病毒和車禍的情況又不一樣,感染病毒還可能危害到其他人。」
人們是否能改變?平克認為這是有可能的。他舉的例子是費斯汀格在1950年為了研究認知失調理論而滲透加入的末日教派。當先知預言的世界末日到來,地球卻沒有毀滅,這些信徒會怎麼做?當然還有死硬派留下來等待下一個末日,但也有人因此離開。當人們看法與事實出現重大的衝突,或許我們心中的「部落」終究會瓦解或分裂。
參考資料:Nautilus, NBC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