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驊小時候非常喜歡看電影,「我是好萊塢養大的小孩,從小爸爸帶著我看好萊塢電影,上了國高中還是很喜歡,我真的大概每年進戲院100次哦,打工的錢、零用錢都花在戲院裡面。」
直到上大學他都很想拍片,但那時他不知道台灣有電影系,加上家裡狀況不太可能供他出國念電影,因此本來已經放棄這個想念。直到大三、大四時,導演楊力州帶著紀錄片到他的學校映演,「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看紀錄片,才發覺原來電影可以這樣拍,而且不會花很多錢。」
於是他追隨楊力州的腳步,考進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前身為台南藝術學院),當時本來什麼都不會,進去後才開始學拍片,覺得很有趣,一路拍到現在。
李家驊表示,台灣紀錄片的發展得很好,愈來愈多創作者可以用很少的錢、做出很好看的片子。「但最大的困難是,我們都不太找得到錢。另外一個更大的困難是,我們好不容易拍出一部片子,其實沒有什麼管道被看見。這些挫折每次都讓我想著,是不是放棄算了。」
李家驊的新作《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即將上映,他自認很幸運,「這不是客套話,我覺得之前有機會做紀錄片《夢想續航》、遇到佳映娛樂總經理劉嘉明,真的是運氣好。我很多研究所同學都非常有才華,我在我的同學裡應該是很平庸的一個,但是我真的運氣很好,我只能這樣講。」
他認為,在台灣要做非主流的影像創作,真的相對比較辛苦。沒有資源,發表的管道也相對很少。但他覺得台灣的獨立影像創作、有很多厲害的創作者,「這可能不是我一個人的困難,是整個環境的困難。」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將於8/14在台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