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冷戰時代、台灣經濟發展初期,曾經高度依賴美國市場,1984年我國輸美金額占總出口比例,一度高達49%,對美貿易順差占我國貿易餘額,更高達116%;後來因為新台幣持續大幅升值,加上對岸推動改革開放,台商踴躍西進,情勢逆轉為中國與香港成為台灣最大外銷市場,出口比重高達41%左右,反而美國降為第三大巿場,出口比重跌至12%,直到去年終於回升,在半導體製造設備帶動下,台灣重返為美國前10大貿易夥伴。
隨著美中之間由策略夥伴轉變為競爭關係,加上肺炎疫情爆發,兩國進一步惡化為相互敵對,「美中脫鉤」 已經成為川普政府全力推展的政策,而拉攏台灣也成為重點工作之一。即將來訪的柯拉克,最近才向韓國提出「經濟繁榮網路」(EPN)的倡議,目標是建立一個由美國主導,與美國理念相近的國家組成,並排除中國的產業供應鏈,這次來台,必定也會邀請台灣參與。
由於尚有大量台商在中國經營,同時台灣出口到對岸的比重占四成二,顯示一方面固然台灣的產業實力對中國仍有極大重要性,另方面則本於務實原則,既然夾在美、中之間,即使中國態度不友善,台灣基於實際經濟利益考量,仍不能切斷彼此關係,一面倒押注美國。因此在未來美、台、中三角互動時,政府經貿主管部門必須發揮高度智慧,除了掌握機會爭取在EPN體系扮演的角色,同時也要維持彈性,協助現在的台商降低往後可能遭遇的風險。
當前台灣的產業結構已經迥異以往,除了以台積電為首的半導體產業鏈在國際上頭角崢嶸,更有許多遍布全台各地的隱形冠軍,在不同領域表現傑出;這次醫療體系運用數位科技防疫,展現成果更是廣受全球矚目。9月初美、台之間經過討論,已初步選定資通訊及醫療領域,作為今後共同合作推動産業鏈重組的重點,這兩者都已經是台灣的強項,正可趁此機會順勢推一把,培養更多明星廠商,帶動下階段台灣的經濟成長。
除此之外,國內第五代行動通訊(5G)7月初即已推出,未來普遍看好將會引領許多創新產業發展。美國為全面圍堵中國華為,積極推動全球電信業「去中化」,因而帶頭執行「乾淨網路計畫」,台灣加入其中,無異由美方背書資安問題無虞,國內網通設備廠商正可趁機打通白牌市場,搶占千億元以上商機。
綜言之,隨著台美關係增溫,不僅雙方經貿協定(BTA)很快可以簽署,台灣參與國際經濟整合的空間擴大,未來產業發展更是潛力無窮。台灣能否出現另一個「黃金30年」,顯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