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加入印太戰略布局後,中低階供應鏈轉往東南亞。」沈榮津說,以投資越南為例,因土地、電力開發來不及,就由美國帶頭,加上日本三菱重工、台灣中鼎集團,有的提供設備,有的負責工廠、蓋電廠,美日台攜手合作,甚至韓國也一起加入,過去都是台灣自己去做,現在可以整合、一起在東南亞做基礎建設。
沈榮津說,過去中國「一帶一路」政策吸引許多企業靠攏,但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發動科技戰後,又檢討供應鏈布局、整合印太戰略,與東南亞國家形成夥伴關係,過去利用中國便宜勞工代工外銷其他國家的廠商,現在若持續在中國代工生產,卻又想進去美國市場,「光25%關稅就受不了」,因此中低階的就必須移往東南亞布局。
以蘋果手機供應鏈為例,蘋果在中國市場占有率約14到16%,但這波供應鏈重組,那些在中國的代工廠就可出售給當地廠商,如緯創賣給立訊,剩下的86%移往越南跟印度,例如鴻海、緯創已逐步將產線從中國移往印度。
「伺服器、資料中心設備等高階產業則移回台灣,再進入美國市場。」沈榮津說,台灣廠商如廣達,趁著這波契機還投資了工業4.0設備,不但減少對勞工的依賴,還導入自動化的線上即時瑕疵檢測,提升良率,回流台灣後,反而比留在中國更有競爭力,「這叫做打斷手骨顛倒勇!」
至於接近市場部分,如巨大、美利達等自行車業者去德國就近設廠,半導體產業則去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