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重新布局牽動國內城市發展。沈榮津表示,高雄優勢在於,過去人才尚未好好開發,北漂人才第一選擇會去台南,他預測下一波將會再往南行、移去高雄。
本刊另訪問沈榮津點名的新任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他表示,台美這波供應鏈布局重心都放在東南亞,高雄是台灣最接近東南亞的重鎮,有地理上的優勢地位,加上又有港區、國際機場,物流條件也非常符合區域整合發展需求,「高雄的機會是非常顯著!」
羅達生說,高雄原本就是台灣重工業重鎮,上游金屬、石化等材料產業已有穩定基礎,站穩制高點,未來更有足夠誘因吸引中下游業者把投資放在高雄,有利供應鏈布局。以高雄正在進行的橋頭科學園區計畫為例,預定明年12月開放廠商預先選地、登記,期望後年7至9月間就能建廠。
他表示,相較於台灣其他科學園區,橋頭科學園區的製程將更先進、更自由化、更智慧化,從產品樣態看,高雄的材料工業發展原就成熟,前來台灣布局的產業,通常都是高附加價值產品,例如航太材料、醫材、循環材料等,一旦有了高階材料後,就能衍生出中下游產品,而占地262公頃的橋頭科學園區預料將成為符合先進產業發展、新世代產業需求的園區。
供應鏈重組不外乎垂直或水平式合作,羅達生強調,高雄市希望與國際大廠的合作是水平式的;以亞洲新灣區為例,高雄正打造全球一流的5G、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園區,提供「端對端測試驗證環境」,希望讓國際不同領域、跨領域的科技廠,能從技術概念驗證(PoC)、服務設計驗證(PoS)與商業模式驗證(PoB)「一條龍式」的在高雄市順利發展。
他解釋,若業者現有的解決方案為非5G環境,須先經驗證、可行,才能進入5G市場,未來包括製造、醫療、教育等跨領域的產業,都可在園區先行測試是否符合「低延遲、高頻寬、大連結」的5G特性;因台灣戰略地位重要,在企業發展解決方案上,對國際大廠已是可信賴的合作夥伴,也足夠吸引國際大廠合作。
羅達生說,台灣的競爭優勢是產品開發、設計與生產,但未來更要布局發展「系統級」產品及解決方案,這才是現階段台灣產業轉型最須耕耘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