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開大同財報,2019年本業仍虧損8.64億元,主要是占整體營收比重較高的家電事業、電力設備,受市場競爭、毛利率下降所致,在大環境不佳的條件下,未來即便如林文淵所言,加強馬達、重電、智慧電表的業績表現,成長幅度恐怕也相當有限。
另一方面,大同轉投資事業多達上百家,其中華映、綠能受產業環境影響,虧損連連相繼宣告破產,未來仍要逐季在大同財報中認列虧損,其他包括福華電子、尚志化學、尚志半導體等轉投資,近年也是虧多賺少,加上日前中國華映對大同、華映提起人民幣30億元(約新台幣128億元)的承諾補貼款訴訟案,也讓林文淵與經營團隊如刺在喉。
外界多半認為,大同想要改善體質,不妨設法活化土地資產。根據不動產業界估計,即便大同近年頻頻賣地,至今仍坐擁將近40萬坪的土地,且多半集中在寸土寸金的大台北地區,接下來才是桃園市與基隆市,總市值千億元起跳,對照本業低迷的財務狀況,大同還因此一度被外界戲稱是「坐在黃金上的乞丐」。
只不過,要想開發大同底下的土地,恐怕也沒那麼容易,以王光祥口中「國家級土地資源」的大同總部為例,由於大同前任掌門林挺生擔心後代不肖子孫敗光家產,生前刻意將大筆土地割出一塊塊的畸零地,再過戶給大同大學、大同高中等財團法人,藉此增加土地開發門檻,沒想到也成了如今大同活化土地的一大難題。
據悉,位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的大同總部土地面積逾6千坪,屬於第三種工業區用地,容積率僅300%,若想活化資產,勢必得變更為商業或住宅用地,此時因涉及大同大學校地,除了必須通過校務會議、董事會這一關,還得教育部點頭才行,複雜程度遠高於一般開發案。
至於曾被王光祥點名「優先開發」的芙蓉大廈,也因為大同僅持分62%,未達《土地法》的強制收購門檻(持分2/3),勢必得和剩下38%的李家及廖家坐下來談;而這兩家偏偏是大同林家的親友,其中,李家更是林挺生妹婿一脈,因此未來恐怕還是得打通林郭文艷這一關。
在大同確定變天後,每每被問起新經營團隊的活化資產大計,林郭文艷都說:「只要對股東有利,並不會排斥。」對此,林郭文艷的友人卻有另一番解讀,「對股東有利的,她(林郭文艷)當然不會反對,但怎麼樣對股東才是有利,從過去經驗來看,她與其他人好像不曾有過共識。」看來林文淵雖掌握大權,但想在1年內打造不一樣的大同,還有許多挑戰等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