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麟表示,該片原本暫定的片名是《聽見歌在唱》,包括參加金馬創投、申請國片輔導金都是以這個片名報名。後來決定更改片名為《聽見歌 再唱》,楊智麟也同意。由於電影原型來自布農族的馬彼得校長早年帶領部落兒童組成合唱團的故事,片中雖沒特別強調布農族,但仍融入許多該族的文化傳統。
楊智麟說,布農族的合音是第一個音出來後,第二個音要讓第一個音更好聽、第三個音要讓前面兩個音更好聽,「所以電影裡提到布農族唱歌是用耳朵唱,你要先聽別人的歌聲,然後再唱出來。為了強調『聽見歌』以後『再唱』這點,電影片名才取為《聽見歌 再唱》。」
「片中馬志翔飾演的方雅各老師,接受主流教育、努力用功,後來帶領部落孩子練習合唱,也沿用這套方式,但成績卻不如預期。直到評審老師問他,部落兒童唱歌為什麼和平地孩子一樣?他才發現,原來是他不知道發揮原住民文化的珍貴特質,所以在比賽中輸掉,而不是孩子們不努力。」
此外,電影中的國小校園選在高雄市桃源區的寶山國小和樟山國小,是因為這2個學校有許多布農族符號,還有八部合音、紅嘴黑鵯等,透過鏡頭可明顯看到布農族的象徵。但楊智麟指出,「如果一直強調布農族,會限制這部電影,讓人以為是原住民電影,可是我覺得這是一部尋找信心的電影,不只是偏鄉的孩子、原住民孩子,每個人都要尋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