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7 05:58 臺北時間

資深導演拍片堅持超前部署 「時間到了,經費就出現」

mm-logo
娛樂
黃明川90年代起持續拍攝與藝文題材相關的影片。(黃明川提供)
黃明川90年代起持續拍攝與藝文題材相關的影片。(黃明川提供)
資深導演黃明川原先以拍攝《西部來的人》等獨立製片電影受矚目,而後在台灣當代藝文史的影像書寫上更成為多產的先行者。他自90年代中期開始拍攝許多「大型系列紀錄片」,題材多以詩人、作家、藝術家為主,有些甚至還沒找到金主就自行先拍。當年台灣以影像記錄文學家、藝術家的風氣並不普遍,但黃明川卻在這個領域持續深耕。
跨入21世紀,黃明川90年代起拍攝的《解放前衛》14集、《裝置藝術十年》15集、《地景風雲》8集等,紛紛完成問世。為何拍這類「大型系列紀錄片」?他解釋,「因為解嚴後,台灣環境改變,題材多得不得了,必須用『籠罩式』的拍法盡量捕捉,否則拍不完。」各種素材只要有興趣就去拍,他樂觀地認為時間到,經費就出現。
例如:1994年開拍的《解放前衛》2001年剛完成,黃明川就接到北美館館長黃才郎詢問是否有藝術家的影像紀錄。這14集以台灣90年代前衛藝術家為題的紀錄片,隨即在北美館與公視播映。《地景風雲》拍了12年,2006年公視徵求環境變遷題材紀錄片時,也脫穎而出。「社會改變,人們對於事情的體認、對人的看法不一樣,就有新的觀念與要求。也許我只是早幾年,但時候一到,就有人看見。」
黃明川的大型系列紀錄片《地景風雲》拍了12年。(黃明川提供)
從早期的大型系列紀錄片,到最近的《波濤最深處》,黃明川一直專注藝文題材的紀錄與開發。他認為,人生在關心衝突、同情弱勢外,應有更大的想像與視野,「台灣不是只有物質、經濟的發展,藝文可以讓文明與心靈持續升級。」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8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