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21世紀,黃明川90年代起拍攝的《解放前衛》14集、《裝置藝術十年》15集、《地景風雲》8集等,紛紛完成問世。為何拍這類「大型系列紀錄片」?他解釋,「因為解嚴後,台灣環境改變,題材多得不得了,必須用『籠罩式』的拍法盡量捕捉,否則拍不完。」各種素材只要有興趣就去拍,他樂觀地認為時間到,經費就出現。
例如:1994年開拍的《解放前衛》2001年剛完成,黃明川就接到北美館館長黃才郎詢問是否有藝術家的影像紀錄。這14集以台灣90年代前衛藝術家為題的紀錄片,隨即在北美館與公視播映。《地景風雲》拍了12年,2006年公視徵求環境變遷題材紀錄片時,也脫穎而出。「社會改變,人們對於事情的體認、對人的看法不一樣,就有新的觀念與要求。也許我只是早幾年,但時候一到,就有人看見。」
從早期的大型系列紀錄片,到最近的《波濤最深處》,黃明川一直專注藝文題材的紀錄與開發。他認為,人生在關心衝突、同情弱勢外,應有更大的想像與視野,「台灣不是只有物質、經濟的發展,藝文可以讓文明與心靈持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