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5 05:58 臺北時間

【療傷食堂番外篇】找回童年的人——林韡萱的故事

mm-logo
人物
林韡萱透過剪紙梳理情緒,也常為魚麗設計周邊商品。
林韡萱透過剪紙梳理情緒,也常為魚麗設計周邊商品。
37歲的林韡萱是魚麗最資深的員工。
她原是「高風險家庭」社工,因參加蘇紋雯開的寫作課開始整理自己,「我在寫作課中鋪排家庭狀況,才驚覺我來自家暴家庭,我像一團纏繞的毛線,又做高風險家庭,那現場太痛苦了,看到孩子的無力,也成為我的無力,覺得自己快碎掉,當時紋雯就問我要不要來魚麗?」2008年她成為魚麗外場人員,為客人解說菜色至今。
林韡萱掛著大鏡架和粉綠連身裙,有種青澀感,她的大笑很有感染力,難以想像她曾有超齡的童年。她爸爸從事建築,媽媽是公務員,「我從小印象就是爸媽不停吵架,我爸有段時間投資失利,失業很久,媽媽就需要更多時間加班賺錢。」從國小開始,身為長女的她必須扛起照顧一弟一妹的重擔。
她會模仿爸媽筆跡,幫弟妹簽聯絡簿;媽媽加班,她負責買便當給弟妹,媽媽若忘了留錢,她就翻遍客廳桌椅找零錢,想辦法買便當;有時媽媽沒繳水電費,她就帶弟妹走到媽媽辦公室,在那洗澡、做功課;失意的爸爸若和媽媽爭吵、摔椅子,或與弟妹衝突,她必須擋在中間,或帶弟妹逃出家門。如今她雲淡風輕地笑說:「每次母親節,我都最想謝謝我自己。」
逃到魚麗後,一群人窩在餐桌吃飯聊天的情景她前所未見,她說:「我媽工作忙,晚餐都吃便當配電視,不會有餐桌互動。」她在家要照顧父母情緒,還要照顧弟妹起居,「只有來魚麗,才成為被照顧的人。」她在此形塑味覺經驗,魚麗也成了她的歸屬感。
她說除了飲食,就連穿著也被照顧到,「從小我媽常忙到衣服丟洗衣機,忘了曬,體育課我只能穿濕濕臭臭的體育服,把自己縮在座位上,希望全世界不要發現我很臭;但來魚麗,紋雯把她粉嫩可愛的衣服都送我,有時我難免要回去處理家務事,我會下意識穿起她送的衣裙,好像有人陪我去,給我勇氣。」她身上的粉綠洋裝就是蘇紋雯的禮物,她漾著笑容說,「這是一件很夢幻的事。」
她在魚麗找回童年,也找回了笑容。「我所有的生活和工作細節養成都在魚麗,學會怎麼照顧自己,所以我在這當了很多年的小孩。」她笑了笑說:「我們彼此理解、彼此肉搏,當你墜落時,會有很大的安全感知道自己會被接住,紋雯的堅持讓我們即便未來生活或發展不在此,關係也不容易斷掉。」
魚麗是一群創傷倖存者的家,我不禁問蘇紋雯,陪伴這麼多傷者,聆聽那麼多悲傷故事,不會引發自己的創傷嗎?「我建立這個支持系統,在我掉下去時,也接住了我。」她不假思索答:「起初我是大家的樹洞,但經過幾年,這是個成熟的支持團體,魚麗每個人都是我的樹洞,所以我不覺得孤獨。」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8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