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中不斷說「疫苗廠商只跟國家來往」,郭台銘卻堅信他有辦法找到破口,幫台灣買到500萬劑BNT疫苗。陳時中說得絕對正確,全球疫苗極度短缺,是戰略性物資,「分配權」牢牢掌握在原廠總公司,背後一定要政府同意,不是去菜市場買菜的行當。他代表台灣政府去跟BNT談,簽約前夕因為新聞稿出現「我國」二字,遭到北京政府政治黑手干涉的事件,清清楚楚,全民憤慨。
不過,郭台銘做了一輩子的買賣,這種原廠供貨緊張、必須靠特異功能才能買到的工作,對他來說只是日常。討厭郭台銘的人說他有政治目的、是中共代表人,其實他從創辦鴻海至今,天天都在面對類似的挑戰,郭台銘對「大客戶」「關鍵供應商」是深諳自由市場機制的頂尖高手,他知道循規蹈矩一定吃閉門羹,更看到突破封鎖的買貨門道,於是放手一搏。
郭台銘對陳時中的衝撞,正好戳中了衛福部的痛腳。陳時中領導的專業官員,都是學霸出身的醫生與專家,從小認真背課本、深信嚴謹的SOP,在複雜而細緻的規範下運作醫療體系;而中國海專畢業的郭台銘,打造鴻海帝國的最高企業價值,就是丟掉教科書、打破既有規範、從市場與人性裡找突破口,為股東與員工創造最大的利益。
衛福部的決策者相信中央掌控資源、全面分配的制度,雖然提供便宜又高品質的醫療,但是必須猛砍藥價,天天得罪國際大藥廠,這次疫苗搶貨,我們的「專家」找不到國外藥廠朋友幫忙,更無法像新加坡、日本、甚至泰國那樣在第一時間掌握機先的弱點暴露無疑,沒朋友又只會循規蹈矩,就只能被晾在旁邊排隊,還差點引爆國安危機。
坦白說,已經簽訂的合約,還有美國、日本政府的政治援助,再加上即將量產的國產疫苗,數量原本就夠用,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如今郭台銘、台積電若能再多買幾百萬劑進台灣,本刊封面報導前副總統陳建仁所說,8月底打到一千萬劑的目標,還可能提前達成。
但是這次疫苗危機暴露台灣公衛體系的病灶,衛福部決策官員長期「重分配、輕市場」,我們與國際醫療和製藥業間的差異越來越大,「分配」的信仰者如果不容許「市場」存在的空間,看到郭台銘這種人或主張就反射性地排斥,類似疫苗國安危機的事件還會出現,長期一定釀成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