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來勢洶洶,9月起連續爆發的長榮機師案及新北市幼兒園社區感染案,經基因定序確定是被喻為「最強變種病毒」的印度Delta變異株,讓疫情出現隱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幼兒園群聚案的Delta病毒是國內首見、全新的病毒序列,與6月在屏東枋山首度驗出的Delta個案、9月初的長榮機師案都不同,甚至也與目前境外移入個案的Delta病毒序列不一樣,顯見新北幼兒園案不是過去本土或境外移入病例所導致。
面對Delta入侵,指揮官陳時中近日表示,不會因此調整疫苗接種策略,目標還是衝高第1劑的覆蓋率,第2劑的施打間隔雖有延長,但還是有保留讓民眾施打。
混打試驗 結果將出爐
本刊調查,英、美乃至台灣鄰近國家,以及曾被認為是防疫優等生的以色列、新加坡等國,1、2劑施打率的差距都控制在2成左右、甚至更低;相較之下台灣施打第1劑的人口涵蓋率雖近5成,已施打2劑的卻僅約4%。公衛專家示警,一旦Delta在台爆發大規模疫情,高齡者等高危險族群若沒有完整保護力,恐導致住院及重症率提高、衝擊醫療量能,直言台灣的疫苗施打策略有必要修正。
另一方面,台大、長庚團隊正在進行的疫苗混打試驗已有進展。本刊掌握,台大團隊針對「AZ加莫德納」的試驗分4組共收400人,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知情人士透露,最後結果尚未完成出爐,但研判不會與國外的混打試驗結果相差太多;至於長庚展開的「AZ加高端」實驗近日也開始收案,實驗組、對照組將各收250人,預計年底前會有結果。此外,指揮中心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也針對莫德納混打BNT進行討論,但目前尚無足夠資料支持混打。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接受本刊採訪表示,疫苗混打可不可行,從許多國際研究結果來看已經滿清楚了,研究數據顯示,AZ混打莫德納或BNT不但可行,效果也與打2劑莫德納或BNT差不多。至於近日國內的「莫德納荒」,她說,莫德納混打BNT國外已有部分研究支持,若國外疫苗到貨量不穩定,國內或許可展開莫德納混打高端的實驗,因高端是蛋白質疫苗、副作用較少,可透過實驗結果作為未來混打政策的依據。
接種政策 應因時制宜
根據指揮中心13日資料,台灣目前接種第1劑的疫苗人口涵蓋率是48.68%,但接種2劑者僅約4.5%,接種者則以施打AZ疫苗為最大宗、已破720萬人接種第1劑,約占6成4;然而,只打1劑疫苗產生的保護力,恐不足以應付Delta等變種病毒入侵。
英國公共衛生署研究指出,接種2劑AZ、輝瑞疫苗後,對防止Delta病毒各有67%、88%保護力,但若只有施打1劑,AZ、輝瑞則各自只剩30%、35.6%。此外,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8月底一篇論文分析英國4萬多名新冠患者發現,有三分之二患者完全沒打過疫苗,打過1劑的有24%,2劑完整施打的僅占1.8%,感染Delta病毒的患者,住院風險更是Alpha變異株的2倍。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接受本刊採訪直言,如何減低住院率、重症率、死亡率是防疫三大關鍵,一旦社區大規模感染再起,年長等高危險族群又是易重症的對象,如今台灣施打第1劑已破4成,建議政府應參考其他國家,讓疫苗1、2劑施打率的落差控制在2成左右,並優先讓高危險族群完整接種2劑,才能真正超前部署。
本刊調查全球疫苗施打狀況發現,美國施打1、2劑的人口差距一路都維持在1成左右;英國一開始雖全力衝刺第1劑施打率,但今年3月中下旬施打率破4成後,第2劑施打的人口就開始加速成長,第1劑達6成施打率時,第2劑施打率已破4成,如今1、2劑的落差都在1成以內;鄰近國家如日本,1、2劑施打率的差距也都控制在1成上下,韓國則是2成左右。
至於前階段與台灣同被視為防疫模範生的國家,1、2劑施打率的落差也都控制在約2成,例如新加坡1、2劑施打率的差距最多僅2成,目前第2劑施打人口甚至幾近追平第1劑;近期同遭Delta入侵的紐西蘭,當第1劑施打人口近3成5時,第2劑施打率已破2成;全球第1個施打第3劑的以色列,當初也是在第1劑施打率達2成後,第2劑人口即迅速成長,如今差距縮小在5%左右。
抗疫首重 護高危族群
「現在就是跟Delta入侵台灣的速度在賭!」蘇益仁說,如果沒有疫情、沒有Delta入侵,台灣當然可以慢慢先衝高第1劑施打率再衝第2劑,但這樣非常冒險,因為面對Delta變種病毒,全球幾乎沒有國家倖免,Delta入侵台灣社區是遲早的事,「難道我們要跟病毒的速度賭嗎?」
蘇益仁表示,既然Delta入侵是早晚的事,防疫首要之務應是降低感染後住院及重症、死亡的比例,以流感疫苗施打政策為例,當初做法就是先守住發生率最高的65歲以上長者,去年再下修納入50歲以上,結果成功讓死亡人口降低;現階段台灣新冠疫苗第1劑已有近5成人口施打,就應先讓65歲以上接種2劑的人口儘速達2成,使這些高危險族群有足夠保護力,不致因染疫而重症住院,假如疫情大爆發,醫療量能才足以應付。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則主張,疫苗政策應兼顧2劑優先順序及單劑均等成長,近期因Delta疫情入侵台灣,出現年輕人尚未施打疫苗及老年人免疫力消退的問題,台灣60歲以上的第1劑涵蓋率已達70%、年輕族群偏低,至於第2劑無論哪個年齡層皆偏低,但以9月底前預期疫苗的供應量估算,倘若讓60歲以上長者優先施打第2劑,並同時開放12歲以上各年齡層單劑施打,是做得到的。
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接受本刊採訪表示,目前疫苗施打策略仍是第1劑優先,一是因目前社區沒有大規模疫情流行,二是擔心疫苗接種間隔太短反而降低保護力,但只要有足夠的疫苗進來,就會隨時開放符合資格的對象施打第2劑,例如9月15日起開放施打的對象,除了18至22歲年輕人外,也開放打完第1劑AZ滿10週的民眾,包括65歲以上長者、洗腎患者及機構對象等高危險族群,未來疫苗陸續到貨,符合1、2劑施打間隔的對象,都會開放施打。
嚴防邊境 政策再升級
面對Delta入侵社區危機,陳時中11日表示,長榮機師案的疫情已告一段落,新北幼兒園群聚有三分之二接觸者都是陰性,「看起來相對安全。」不過,決策高層表示,Delta傳播力強、病毒量高,不能掉以輕心,一定要繼續衝高疫苗施打率,以達全民免疫目標,另滾動修正邊境管理措施,以防打完2劑疫苗仍遭變種病毒「突破性感染」。最後,疫情警戒無法太快放寬,戴口罩、社交距離等NPI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非藥物介入的公衛措施)亦須持續。
邊境管理上,目前採「14+7」搭配「三採陰」的入境檢疫措施,也就是入境旅客或國人都須經過14天的居家檢疫,並經3次採檢陰性才可解除檢疫,期滿另須自主健康管理7天;航空機組人員的檢疫措施也因應Delta病毒不斷升級,8月28日起先將長程航班入境機組員的檢疫地點,由居家檢疫改至防疫旅宿或公司宿舍;接著,長程航班完整接種者(完整接種疫苗達2週且抗體檢測陽性者)原只須採取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也加嚴改採5天居家檢疫加上9天加強自主健康管理,至於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則採7天居家檢疫加7天加強自主健康管理,此一新措施原擬本月15日實施,卻因9月初爆發長榮機師染疫案,提前於3日上路。
公共場所 口罩不能少
此外,決策高層表示,從各國一年多來的防疫經驗檢視,戴口罩、社交距離等NPI措施還是控制疫情最關鍵的手段,尤其面對Delta病毒,戴口罩更是不能妥協的防疫措施。
他舉例,美國CDC 5月原本宣布,除飛機、火車、公車、醫院等場域,完全接種2劑疫苗者在室內或室外,多數情況可不戴口罩,沒想到Delta疫情再起,CDC 7月27日修正規定,建議即便完整接種2劑疫苗,在室內公共場所也都須戴口罩,原因是即便打了疫苗仍有可能感染病毒、甚至傳播給他人;另洛杉磯6月中宣布解封後,本來允許已接種疫苗者可在多數場合免戴口罩,但8月底也重新要求超過萬人的大型戶外活動,民眾不管有無打疫苗都須戴口罩。
面對Delta疫情,陳秀熙說,新北幼兒園群聚案,凸顯幼兒園是較難維持社交距離及戴口罩的高危險場域,因此,在這類無法落實NPI措施的場域,就應搭配使用居家快篩定期檢測,才能盡快找出感染源加以阻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