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再生能源發展趨勢,翁朝棟觀察,身為「工業材料供應者」的中鋼,正好可以帶領集團子公司發揮所長,包括從風電綠能採用的鋼材進行「創能」,透過電動車供應鏈需求之鋼材提供「節能」,到供應鋰電池負極材料與外部包覆性鋁箔等材料推展「儲能」,藉此投入再生能源產業,全面掌握淨零碳排與環保綠能商機。
翁朝棟舉出目前正在進行的綠能合作案,透露中鋼揮軍綠能環保商機絕不是玩假的。「像集團旗下中鋼光能太陽能發電建置量達84.8MW,年發電量達1.02億度;興達海基也在去年底前完成6座百分之百國內產製水下基礎里程碑;另外,中鋼與台達電也在去年12月15日簽署合作備忘錄,規劃在綠能、節能、儲能三大領域攜手合作,共同成立聯合實驗室,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加速發展節能減排技術。」翁朝棟笑著說。
身為國內排碳大戶,中鋼也跟全球同業一樣面臨推動碳中和(使用低碳或零排碳的技術)的壓力,翁朝棟也委請中經院等機構,協助中鋼進行減碳、碳足跡、碳排放等研究,並積極參與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BTi)機構的減碳認證,以及訂定短中長期減碳目標,提出「2025年減排7%、2030年減排22%,2050年達成碳中和目標。」翁朝棟說。
中鋼去年營運表現亮眼,但翁朝棟回顧,近年是中鋼自建廠以來挑戰最多的時刻。對中鋼來說,尤其是中國鋼鐵廠快速崛起,簡直是場惡夢;攤開中鋼財報,2007年中鋼稅後淨利還有512億元,往後12年,一半以上時間的獲利都低於200億元,到了2020年,受中美貿易戰與疫情干擾,導致全球貿易停滯、鋼市低迷,全年獲利只剩不到9億元。「前2年,是中鋼成立以來,最辛苦、最艱鉅的時刻。」翁朝棟回憶。
但翁朝棟卻不懼挑戰,「因為危機就是轉機,面對衝擊,中鋼也趁機推動多項重大革新。」自2020年開始一連串改革措施,包括進行盤價制度變革、啟動第一座智慧高爐、推動轉爐石填海造地應用,另外也部署多元水源導入再生水、發展海水淡化技術等等,後來又進一步規劃高值化精緻鋼廠、發展綠能產業等發展主軸,成功帶領中鋼走出營運低谷。
不過翁朝棟直言,鋼市谷底已經過去,接下來多頭格局不變。「隨著環保、煉鋼與運費疊加墊高鋼材生產成本,未來鋼價走勢欲小不易,加上市場供需情況改善,可延續鋼鐵業多頭榮景。」他對外信心喊話,到2026年,中鋼已為雙主軸願景規劃100項資本支出計畫,合計超過310億元,「面對未來,我們準備好了!」可以預見,中鋼在新的一年有望續創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