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9 05:58 臺北時間

【娛樂透視】《愛別離苦》聚焦巷弄小店 女性群像展現逆境生命力

mm-logo
娛樂
《愛別離苦》聚焦位於桃園龍潭的「菱潭街興創基地」,6組人物均為女性。(後場音像提供)
《愛別離苦》聚焦位於桃園龍潭的「菱潭街興創基地」,6組人物均為女性。(後場音像提供)
紀錄片導演楊力州推出新作《愛別離苦》,首次聚焦女性群像,呈現她們悲歡離合的人生故事,以及不畏逆境的堅韌生命力。
該片由麻吉砥加電影發行,執行長盧維君從楊力州20年的紀錄片功力,看出他獨具一格的說故事能力,邀他籌拍2部劇情片。藉由各自貢獻所長、攜手開發題材,齊心打造優質國產商業片。
2016年,楊力州紀錄片《我們的那時此刻》舉行試片,盧維君當時是美商二十世紀福斯(已併入迪士尼公司)業務總監,看過後深受感動,除參與發行,更直言有機會要找他拍劇情片。楊力州好奇問:「為什麼?以為妳會找我拍紀錄片。」盧維君認為,以楊力州說故事的能力,「一定可以把商業電影拍得很好。」
楊力州(左)和麻吉砥加執行長盧維君(右)近年攜手開發題材,齊心打造優質國產商業片。

說好故事 楊力州

  • 1969年3月9日生於彰化縣,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畢業,現為導演、監製。
  • 執導代表作:
  • 2020年 《愛別離苦》
  • 2018年 《紅盒子》
  • 2013年 《拔一條河》
  • 2011年 《青春啦啦隊》
  • 2010年 《被遺忘的時光》
  • 2006年 《奇蹟的夏天》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與張榮吉合導)
  • 2003年 《新宿駅,東口以東》獲金鐘獎非戲劇類最佳導演(與朱詩倩合導)

找好人才 盧維君

資深影視業務總監,入行逾30年,擁有豐富國內外電影發行經驗,包括《鐵達尼號》《阿凡達》《斷背山》《少年PI的奇幻漂流》《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時代》《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等,現為麻吉砥加電影公司執行長。

  • 監製作品:
  • 2021年 《月老》入圍金馬獎最佳影片共11項獎、《哭悲》獲美國德州奇幻影展恐怖類型最佳影片、導演獎
3年後,盧維君就任麻吉砥加電影公司(以下簡稱麻吉砥加)執行長,邀請楊力州執導結合霸凌與愛情元素的劇情片,並找了編劇一起做田調。期間楊力州拍完紀錄片《愛別離苦》,麻吉砥加義不容辭協助發行。盧維君說:「紀錄片更要花心力去推動,不管賺多賺少我們都願意幫忙,希望更多人看到這部片。」
《愛別離苦》是楊力州參與客委會藝術家駐村計畫延伸出的作品,製作經費部分來自相關資金,其餘由楊力州自籌。全片圍繞一群在桃園龍潭「菱潭街興創基地」經營個性小店的女性,這條一度連Google地圖都沒有標示的街道,楊力州卻因其獨特魅力一再造訪,最後聚焦6組女性,是他第一部以女性為主的紀錄片。
楊力州執導、由桂綸鎂(圖)配旁白的紀錄片《我們的那時此刻》,當年由美商公司發行,他與盧維君因此結緣。(翻攝自myvideo.com)
「菱潭街興創基地」是不到100公尺、位於兩棟建築間的小巷弄,原為荒廢的舊市場,經當地政府和社區青年整頓,開闢一間間小店。鎖定拍攝地點後,楊力州先找到負責統籌街區重建的張智宇,在對方引介下逐一認識每個攤商、了解背景,「這個動作很重要,是我每次拍群體或環境時的首要工作。」
由於被攝者都是素人,擔心給他們太大壓力,楊力州每次造訪的攝製團隊至多4人。日常生活可拍的事件不多,「把機器拿出來拍攝的占比可能不到1/10。」即使如此,仍要帶攝影機到現場,讓被攝者習慣器材的存在,憑藉每週去2、3天、每天10小時的耐力賽,逐漸贏得被攝者的信任。
拍了近兩個月,楊力州放棄先前拍攝的所有男性素材,改聚焦女性故事。
楊力州起初鎖定男女共12組被攝者,包括一對經營獨立書店的女同伴侶。由於她倆都有正職,平常僅由其中一位店主家華的媽媽顧店,楊力州每次去都會找她閒聊。一回,家華媽媽突然一本正經問他:「導演,你會不會覺得我女兒不正常?」
《愛別離苦》聚焦位於桃園龍潭的「菱潭街興創基地」,6組人物均為女性,包括經營獨立書店的家華(右)和她的同性伴侶陳喵(左)。(後場音像提供)
這句話瞬間打開楊力州的雷達,成為本片僅聚焦女性故事的重要轉折點。當時團隊已拍了近2個月,楊力州決定放棄先前拍攝的所有男性素材,為此一一跟當事人說明,還好大家都能理解。
楊力州對反差極大的人事物充滿興趣,鏡頭下的故事也慢慢成形。例如他之所以常去前述的獨立書店,是因為該街區的政治光譜很藍,卻開了一家販售同志文學和台灣意識相關書籍的書店,對他而言就像強烈的召喚,無意間敲開一位憂愁母親的心防。
楊力州邀請插畫家查理小姐,將片中6組女性繪製成插畫,並做成動畫,交錯呈現於影片中,圖為人物手稿。(後場音像提供)
另一位不分冬夏都以全黑造型示人的淇姐,店內販售的商品竟是各式蕾絲小物,反差魅力令楊力州難以抵擋。只不過初期她每天遠遠冷眼看著楊力州,「叼菸的樣子就像洪興十三妹,防備心很重。」直到拍攝後期楊力州找她聊天,得知她少女時期曾被父母信任的親友性侵,「你會看到人們的外顯樣貌,與生命中某段刻骨銘心的遭遇息息相關。」
經年以黑色造型示人的淇姐,在插畫家筆下展現出溫暖的親和力。(後場音像提供)
剪輯師會親自走訪現場認識被攝者,感受街區生活氣息,對影片加分。
本片由6組人物故事交錯進行,每組素材多寡不均,對剪輯師杜素鈴來說,如何安排比重是一大挑戰。首次與她合作長片的楊力州透露,杜素鈴剪輯到一半時,會親自走訪現場認識被攝者,感受街區的生活氣息。這是他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剪輯師,「不只把它視為工作,而是認同這個街區和故事,對影片的呈現有加分效果。」
《愛別離苦》是楊力州第10部紀錄長片,近2年他轉戰劇情片領域,一連與麻吉砥加合作2部片。第一部是在愛情架構下談霸凌議題,提出此企劃案的盧維君說:「因霸凌事件無所不在,希望拍一部寫實、對社會大眾有啟發的商業片。」
《愛別離苦》是楊力州首部以女性群像為主題的紀錄片,呈現她們悲歡離合的人生故事。(後場音像提供)
為此團隊做了大量田調,楊力州拍紀錄片時累積的個案經歷,也成為取材養分,目前正在調整劇本的分場大綱。
另一部《哥兒們》的靈感,源自於楊力州退伍後、因興趣拍下的近30年影片內容,發展改編成電影。他入行前教過2年書,帶的是男生後段班,他以其中7位學生為對象,從16歲拍到40出頭,至今持續不斷。有一位被退學後踏入黑社會,後來擔任要職,每次楊力州推出新片,他都帶一票弟兄包場看電影,卻不幸於2年前過世。
《哥兒們》是楊力州無心插柳的結果,他與麻吉砥加的團隊討論霸凌電影時,有空就分享上述故事,想不到盧維君及團隊都很喜歡,甚至找來擁有幾億電影票房成績的編劇合作,規格令楊立州直呼「有嚇到」。
《愛別離苦》是楊力州第10部紀錄長片,於2020年金馬影展舉行世界首映,他也出席映後座談分享拍片甘苦。(翻攝自金馬影展粉絲專頁)
盧維君對此表示,團隊和編劇都有共識要做這部片,目前先著重在進度較領先的霸凌電影。然而不論哪一部,都會等劇本好了才往前進,畢竟投資一部電影動輒幾千萬元,因此她開發案子會優先考量劇本的完成度。
在影視產業擁有三十多年資歷,盧維君以製作商業片為目標,目的是為了培養新生代影視人才。她也不吝給予有才華的人機會,因此儘管外界對楊力州轉戰劇情片導演有雜音,她仍力挺,「我們既然有團隊,楊導又很會說故事,我相信他一定有機會拍出一部好的商業電影。」
楊力州拍《拔一條河》等以群體為對象的紀錄片,首要任務是找到團體的關鍵統籌者。(後場音像提供)
★《鏡週刊》關心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侵害、性騷擾,請立刻撥打110報案,再尋求113專線,求助專業社工人員。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1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若您瀏覽此網站,即代表您同意我們使用第三方 Cookie。若欲了解更多相關資訊,點這裡瞭解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