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全民防衛」,總統蔡英文去年底親自揭牌成立「全民防衛動員署」,宣示推動後備動員改革的三大目標,包括「後備動員合一」、「常後一體」、「跨部會合作」。以後備動員的教召制度為例,國防部今年開始試行「一年一訓、一次14天」」的新制教召,不但將原本的5到7天增加為每次14天,並且增加訓練行軍宿營、戰傷急救等科目,被稱為「史上最硬教召」。
不過,韓岡明建議,若要進一步強化全民防衛,台灣應結合教召後備制度、替代役及警政署轄下的民防團隊,建立一支以鄉鎮市區為單位的「領土防衛部隊」,一來可解決教召的公平性,二來就像中立國瑞士的長期嚇阻戰略一樣,讓台灣成為「刺蝟」,就能嚇阻中國不敢輕易挑起戰端。
「台灣有368個鄉鎮市區,若都能建立領土防衛部隊,這股力量會比21.5萬人的正規部隊要強太多!」熟悉後備制度的韓岡明提出構想表示,台灣的領土防衛部隊可以鄉鎮市區為單位,由3股力量組成,首先,我國教召制度是以退伍8年來編管士兵,以符合32萬軍力的需求,但卻有近50萬名「編餘的後備軍人」,若能把這些人編入領土防衛部隊,「他們不用嘲笑抽到籤的人」,可解決教召公平性的問題。
其次,台灣有約30萬名替代役也可編入,最後是近40萬名警政署轄管的義警、義消、社區巡守等自願民防團隊,加上民間非政府組織,將這些成員以鄉鎮市區為單位整合,假日就近訓練,學習操作基本武器、短程防空飛彈等,就像烏克蘭的「假日戰士」一樣,平時若投入訓練,戰時就能發揮,形成很大的嚇阻力量,當敵人攻打到該鄉鎮時,他們就是很好的領土防衛部隊。
韓岡明強調,台灣國土防衛有3道防線,一是灘岸決勝,二是以後備部隊為主力的城鎮作戰跟縱深守備,三就是全民防衛,「若能把全民防衛部隊建立起來,就是點、線、面都建立起來」,且根據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看法,領土防衛是防禦性質,不適合境外作戰,也不會被其他國家視為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