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全球大流行,戰火硝煙四起……,天災人禍頻繁的當代,世界至此產生了顛覆性的轉變,「忠泰美術館」5週年展《生生LIVES:生命、生存、生活》,自即日起至7/31止,以「未來」為展覽主軸,匯聚來自12組來自國內外之藝術家共同參與,透過聲音、影像、館內與戶外裝置等作品型態,探問各種生命形式的可能性、生存哲學及倫理、科技發展與社會生活型態。
假使生命盡頭已近在咫尺,你有什麼話想要留給最親愛的人?藝術團體dividual inc.的《遺書/輸入的痕跡》展示著一篇篇透過網路收集而來的「10分鐘遺書」,並於展間的裝置中還原呈現遺書的書寫過程,參與的書寫者當時的心理狀態,包括輸入的力道、猶豫深思的時間等,而這些與藝術家一起的共同創作,代表了一個人類生命最終的情感細膩交代與記憶的回放。
2022年初,火山爆發覆滅一座島嶼的新聞登上全球新聞焦點,這便是位於南太平洋上的洪加東加島(Hunga Tonga)。丹麥的藝術團體SUPERFLEX曾於2018年前往該島,拍攝電影作品《洪加東加島》,以幽默的想像力,通過虛構的人形生物,從海底浮出地表為故事主軸,挑戰人們所認知的時間、空間和物種觀念。此外,其攝影作品《每個終點都是一個新的起點》,看似是一個尚未有人為力量介入的世界,但那其實只是洪加東加島上所收集來的一粒沙子的放大圖。
疫情肆虐期間,中國藝術家鄭波每天走入居住環境周遭的山野裡,以近似「觀修」和傳統臨摹為方法與自然相處,完成了366張24個節氣的《寫生》系列;而藝術家張欣全新的聲景創作《一千七百步》,通過觀眾手上的行動裝置呈現的GPS 定位方向引導,將我們重新置入台北城市的記憶、歷史與景貌中,重新體驗美術館周遭的「日常」景況與疫情的「非常」狀態中。
台灣藝術家顧廣毅與研究社會性昆蟲「白蟻」的科學家合作,透過《酷兒白蟻計畫》共同建立一個虛構的跨物種未來情境,嘗試思考如何重新詮釋由生殖與性別決定階級的白蟻社會,並研究出非人生物在性別與勞動階級的新想像,試圖推想一個由人與非人生物共同形成的「酷兒生態系」(queer ecosystem)互利共生結構的可能性。展覽中還有更多跨領域的精彩對話,不妨走訪一趟美術館再次重新思考生命的定義與探討。
《生生LIVES:生命、生存、生活》展覽
- 展期:即日起至7/31,
- 開放時間:10:00~18:00,週一休館。
- 地點:忠泰美術館(台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3段178號)
- 票價:全票120元、優待票100元;週三學生日,憑學生證可當日單次免費參觀。
- 官網:jam.jutfoundation.org.tw/exhibition/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