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轉會功未成,身先退,臨走前留下鴻圖大業,以待來者賡續改名壯舉,這背景與過程,完全正常。二十多年前陳水扁當上總統以後,只要總統府由民進黨作莊,鈔票、硬幣去孫去蔣之議,就不絕於耳。這情形,好像發瘧疾一樣,定期打擺子,過一段時間,就要發作一次。譬如,在2017年2月初,民進黨立委高志鵬就說了,說他看新台幣看膩了,要提案修法,重新設計新台幣。
然而,每次發作,都發不出結果。理由很簡單,紙鈔、鎳幣改版,重新印鈔,重新鑄幣,花費太大,成本太高。事實上,若論改名,能改的,早改了,像是中船,像是中正機場。不能改的,若硬去改,就會撞壁,像是華航貨機圖案,改過之後,飛出去就碰到麻煩,只好又改回來。從彭淮南到楊金龍,二任央行總裁其實一向很捧民進黨的場,但更換鈔幣,委實難搞,因而,只能等因奉此,說說「下次改版時參考」,把場面糊弄過去。
至於更改路名,早在2017年2月9日,《鏡觀》就以〈賺鈔票比換鈔票重要〉一文當中,明白預測:「綠營當中,已經有人順著這思維往下探索,已經出現改各縣市中山路、中正路等說法。」由此可見,改路名之議,也是早就有之。當然,改路名比改鈔票容易得多,最簡單幹法,就是電腦文書取代法。譬如,將所有「中山路」,全改為「民主路」;若已有民主路,則改為「民主新路」。把「中正路」,全改為「自由路」;若已有自由路,就改為「自由新路」。甚至,連「中華路」都可以比照辦理,改成「人權路」。
最好對付的,是中正紀念堂,四四方方一個園區,影響不大,說改,也就改了。比較麻煩的,是改校名,從幼稚園一路往上,到大學,中正、中山、中華,一路不絕如縷,真要改名,等於砸了校友祖宗牌位,會衝撞認同情緒。
其實,改名這檔事,改與不改,各有利弊。改了,固然壯志得酬,去了心中塊壘,爽到了,但卻少了個射擊標靶。若是不改,靶子還在,有個飆罵對象,定期槍掃炮轟,敲敲打打,可以凝聚共識,鍛鍊能量,長期效應不小。促轉會職責所在,提上述建議,也是正常。至於到底該如何處理?就看民進黨當家主事者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