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1 05:58 臺北時間

多樣藝術形式發揮創意 莊益增戴上「豬頭」神來之筆

mm-logo
娛樂
片中以舞台劇展現小說《葫蘆巷春夢》,導演許卉林安排演員莊益增(中)飾演葉石濤。(茂樹電影提供)
片中以舞台劇展現小說《葫蘆巷春夢》,導演許卉林安排演員莊益增(中)飾演葉石濤。(茂樹電影提供)
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中,為了更立體的呈現文學家葉石濤的作品,導演許卉林藉戲劇、舞蹈、動畫、落語等藝術形式重新詮釋。她透露,「作家紀錄片一定有訪談與作家的作品,但轉譯作家文本的部分最能發揮創意,也是整部片非常重要的一環。我接拍時就對這部分格外興奮,一直思考要用哪些藝術形式轉譯。」
監製林靖傑補充:「轉譯其實很困難,導演與藝術家先要閱讀、分析、理解葉石濤的文本,再從中擷取片段,進入各自擅長的創作形式思考,一起工作,找到共識。站在監製立場,我一方面鼓勵導演儘量展現想法,另一方面卻因篇幅和預算有限,要不斷把導演拉回來。」
片中以落語形式改編葉石濤小說《群雞之王》,戴開成(右)與曾伯豪(左)兩位表演者顧全整體的表演流動性,全篇改編,讓導演選取。(茂樹電影提供)
不過許卉林說,合作的藝術家即使知道限制,仍全力投入,激盪新的火花。例如:片中以落語形式改編葉石濤小說《群雞之王》時,雖已選好摘錄的段落,但戴開成與曾伯豪2位表演者顧全整體的表演流動性,全篇改編,讓導演選取。
另外,小說《葫蘆巷春夢》以舞台劇展現時,文中提到臭味與養豬,許卉林安排演員戴上豬頭套,最後更摘下頭套,戴在飾演葉石濤的莊益增頭上。這個動作不在文本裡,卻產生視覺的衝擊,是神來之筆的意象,彷彿隱喻葉石濤寫作生涯被套上豬頭。影片裡每種藝術形式轉譯,許卉林都全程參與,直到完成,再準備下一種形式的改編。涉入之深,讓林靖傑認為,此片中許卉林已不只是一部紀錄片導演,而是好幾個作品的導演。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2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