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片柯子怡也身兼文策院顧問,他帶領的團隊目前正與國際平台開發影集項目。他接受本刊線上專訪透露,各大串流平台都在尋找能通行全球的故事,台灣的編劇或製片難免擔心製作出來的在地作品不受青睞。
對此柯子怡認為:「在地故事是沒有問題的,大家都會有興趣,重點是那個故事有沒有讓全世界觀眾都可以接受的核心。」
他以李安的《斷背山》為例,表面上是2個牛仔的愛情故事,但觀眾都可以接受,因為「它的核心是無法過你想過日子的痛苦,2個牛仔的愛情只是工具,是說故事的方式。」因此不論台灣、亞洲或其他區域的創作人,講述在地故事的同時能提供具普世價值的核心,就能讓其他人接受。
Imagine Entertainment國際部副總裁蔡月蓉(Janice Chua)補充,國際化核心的關鍵是要讓觀眾愛上人物。「其實看完一個劇,10集之後劇情記得不是很深,你記得的是人物,所以在人物的開發一定要下功夫。」
她解釋,人物提供觀眾一種真實性(authenticity),例如法國的影視創作者很重視真實性,打造了很多全世界都能接受的人物。蔡月蓉說:「大家喜歡看美劇,因為你記得住人物。」她以《無間警探》(True Detective)為例,觀眾看完劇可能不太記得完整的故事,「但會記住那兩個角色。」
藉由文策院的EMERGE華語內容開發計畫,蔡月蓉希望引進美國的開發過程,學習以人物和主題去推動劇情,如此劇情到第8、9集不會塌下來。「為什麼我們很多看到劇集,到了第8、9集會塌下來,因為人物hold不住。」
陸匠製作(Sixty Percent Productions)共同創辦人暨首席內容長嚴家念(Cora Yim)強調,其實平台首先要的是在地故事,亦即在當地是成功的。台灣人不喜歡的台劇,去到日本或其他地方受歡迎,這不是平台要的。「一定要在當地也受歡迎,然後如果那齣劇的人物很精彩,就可以通行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