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董事長陳鴻文向本刊透露,北極星本來就有工廠,而且在美國北加州的工廠已經差不多20年,過去工廠都只做自己的產品,在還沒有拿到藥證的狀況下,只供給北極星臨床試驗的用量,一年收的病人頂多幾百人,1年的用量不到1、2萬劑,但產能就有50萬劑。所以有很多剩餘產能,重點是北極星也有完整的生產技術,所以在2、3年前,公司就決定在美國嘗試做看看CDMO業務。
據了解,因為今年下半年北極星即將申請新藥藥證,所以保留很多產能給自己所需。陳鴻文向本刊表示,和三星等大型的CDMO相比,北極星的產能並不算太大,所以不能拚產能規模,用成本去跟三星競爭。因此,北極星挑選的客戶大多是還在做臨床試驗的中小型新藥研發公司。此外,北極星也透過投資生產細胞培養基(供微生物細胞生長繁殖所需的一些營養物質與原料)的Nanotein,拿到Nanotein訂單,因為培養基並不需取得藥證就可大量生產,對快速去化產能幫助很大。
陳鴻文指出,因為目前產能相當有限,所以現階段大概僅有4、5個客戶。生物製藥也算是戰略性產業,攸關國家安全,在美中貿易戰的大趨勢下,北極星將陸續在台灣與中國擴廠,這樣的生產基地布局,不但有利於供應鏈分散,也能配合客戶的全球佈局。
針對CDMO何時能顯著成長,陳鴻文向本刊表示,今年下半年宜蘭廠會動工,預計兩年後會蓋好,接下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會來查廠,故真正量產可能是3年後的事情,那時候就能看到北極星在CDMO業務有顯著的增長。
聊到與同業合作或併購同業的問題,陳鴻文說,以CDMO的角度及他自己的觀察來說,台灣的生技公司規模都太小,大家能彼此合作是好事,台灣業者要去跟中國或韓國拚,目前並不太容易;所以,若大家併一併之後能夠產生綜效,把競爭力做大,當然會更好。不過,併購併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且雙方要有高度互補性,這可能需要有一些有合縱連橫能力的人出面主導。
訪談最後,陳鴻文再次強調,北極星對CDMO有長期的規劃,公司在美國的工廠雖然不大,但跟美國的生技製藥業者或大小藥廠有很好的Connection(連結),這是一個先導工廠,工廠位於美國非常重要,因為很容易跟美國客戶溝通,客戶也比較容易來實際查核工廠。美國那邊先接案子,同時讓客戶去查核我們的技術。等到台灣建廠完成後,生意的部分應該就不用太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