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開貨櫃三雄7月營收成績單,新任航海股王挑戰者長榮繳出月增4%、年增36%,續創新高的表現;陽明和萬海則同步出現月減5%,年度累積月營收增幅分別是67%與53%,落後長榮的73%。在股價表現上,長榮自前波低點79.2元,迄今彈幅3成;相較陽明的20%與萬海的3%更為顯著,股價更追上萬海,11日收盤以103元、連3日打平收場。
根據長榮先前公告現金減資6成,最後交易日為9月6日,換發新股暨上市日為9月19日。以H1每股淨值為85.3元計算,減資後每股淨值將擴大至213.25元,8月以來含匯豐、摩根大通等外資券商出具報告,目標價分別為208及 215元,美林、玉山、元大及統一則給出105至115元不等的目標價。
即使7月台股日均量年減60%、連7月負成長,航運股人氣不墜,長榮繼9日以13萬張成交量衝進榜首,11日也以超過9.2萬張,盤距成交量季軍與成交額排行榜亞軍,顯示交易熱潮回升,貨櫃三雄先後在6、7月除權息後,目前僅長榮在9日完成填息,陽明、萬海仍在貼息中。
財經專家黃世聰分析,雖然今年市場對減資股反應大多不如以往買單,但長榮上半年每股盈餘(EPS)高達38.49元,預期明年有望再度配出高股息,吸引被動型基金買盤,提供股價支撐力道。此外,今年因為減資而配息較少,2023年有望全數配發現金股息,預計配發率可達6至8成,也牽動後續股價表現。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在航運股價跌深後,市場觀察上半年獲利仍維持一定水準,加上長榮的減資效應,明年殖利率仍值得股民期待,而本波跌深反彈空間,也反映長約轉換對獲利穩定度的貢獻。
不過他也提醒,短期反彈後,明年仍要留意運價長期趨勢向下的危機。「隨病毒影響降低、塞港問題獲得解決後,過去航運的暴利狀況將不再維持,在高通膨、景氣趨緩以及旺季效應需求減緩等問題,對運輸量也會有減緩作用,加上考量明年新船的運能加入的長期影響,因此未來運價仍會下跌,仍要保守看待短期和中長期走勢分歧。」
近5日籌碼進出動向,除萬海較不受三大法人青睞,呈現淨賣出,外資買超長榮2.2萬張、投信則小幅增持約1,800張;陽明外資進補1.7萬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