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帶來新啟示,縱使雙方兵力懸殊,但若能善用無人載具,仍可改寫現代戰爭的面貌。」經緯航太董事長羅正方一針見血地說。
曾任職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與漢翔科技的羅正方,多年前就嗅到軍用無人機市場商機。他向本刊爆料,越戰時期,美軍就曾使用無人機進行偵察,只是當時並不知道無人機的厲害。時至今日,美國的戰鬥機周遭都以多台無人機做保護,未來甚至連戰鬥機都將無人化!
正因如此,經緯航太發展初期,就與台灣主要負責製造軍用無人機的中科院緊密合作。羅正方表示,中科院的首架國產(一代)銳鳶無人機,部分保養維修由經緯航太承接;第二代銳鳶無人機則由中科院承擔設計與整體系統整合工作,再交由經緯航太製造、組裝,預期今年底完成試量產與測試驗證,最快明年開始量產。
經緯航太因與軍方緊密合作,在軍用無人機維修、維護與製造均頗有斬獲。對此,羅正方難掩興奮地說:「軍用無人機相關的營收,已連續3年突破經緯航太總營收的一半。」
商用與軍用無人機看似一字之差,但技術難度與產品價格天差地遠。羅正方分析,一般消費級與商用無人機,價差約5~10倍,但軍用無人機價格三級跳,高出30~40倍。這些價格體現在裝置內的材料、大小零件,可靠度、防水性、抗輻射與通訊上的安全保障等,無論哪個環節設計都要嚴格把關。
羅正方點出,先前美國預計出售4架MQ-9B(海上衛士)無人機系統,要價高達217億元(實際成交168.8億元),換言之,一台要50多億元,十分昂貴。政府若能加快、加大量產國產軍用無人機,透過規模經濟勢必能讓製造成本更加精省,除可強化台灣國防,也能協助台廠進軍國際市場。
「台灣軍用無人機發展,軍轉民的扶持是關鍵」,羅正方肯定地說道。他舉例,AeroVironment(宇航環境)本來是一家美國小型的商用無人機廠商,但因有國防部協助,短時間內成為國防無人機系統主力。
再者,本次在俄烏大戰創下戰功的TB-2(旗手)無人機,是由土耳其民間的拜卡公司所研製,本來該國的軍方並不看好,但終在土國政府高層給予政策支持下,得以生產軍用無人機並獲得出口許可,僅在短短五年間,成為供應俄烏大戰無人機的重要供應商,甚至現在排滿全球訂單而供不應求。
反觀台灣,無人機上面的高階晶片大多由台積電操刀,不僅如此,內部的系統模組、材料精密製造的供應也不成問題,相比於土耳其,台灣擁有無人機產業鏈,某種程度比土耳其前瞻,在無人機的未來發展上,潛力備受看好。